理財智慧:理財課程受學生歡迎

理財智慧:理財課程受學生歡迎

大學的學期快將完結,同學們都忙於準備考試。筆者所任教的大學,1年前為非商學院學生安排了一科理財學科讓學生選修,而筆者就是這選修科的導師。經過兩個學期的教授,對現代學生對於理財的認識與心態,有更深刻的了解。

選修人數超預期
因為是正式選修科目,是有學分及計算成績的,對於某些非商學院的學生而言,成績可能會是主要考慮。如果沒有把握拿取高分的話,未必會選修理財學科,特別是文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數字根底未必夠商學院及理學院的學生強,所以害怕成績會差。
而這個學期有近百名學生選修(原本預算只收30人),有來自中文系、英文系,亦有來自社工系和傳理系的。但說到人數最多,仍是來自理學院的,特別是數學系的學生最多。可能念數學的同學會認為,應用數學最多的學科,就是財務及投資吧!
由於學生來自不同學系,大家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必須用最簡單的語言,使到他們明白到基本理財方式及投資概念。
正因為這科理財科目的目的,是讓他們了解甚麼是理財,以啟發為主,所以在學期初先進行了統計,讓選修學生說出他們選修這科的目的。統計的結果十分有用,可以讓導師更容易明白現代學生對於理財的想法,以便設計符合學生的課程。
最多學生希望獲得的是投資的技巧,了解甚麼是股票、甚麼是債券。對於理學院的學生而言,他們更想知道甚麼是衍生工具,例如期貨、期權及認股證。可能他們希望把所讀的科目,最終應用在衍生工具市場吧!
此外,最多人想知的理財知識,就是怎樣正確使用信用卡?怎樣為將來畢業後生活作出準備,管理好自己的財富,賺取第一桶金。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