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在北大的演講,洋洋六千字,由北大講到台大;由自由主義、實用主義講到帝國主義;由蔣經國講到鄧小平;由東西德、南北韓講到以色列……內容連貫流暢,而連戰說起來亦從容自然,是政治領袖基本的風範。可見民主選舉果真是鍛煉場,就算外間評為質素一般的連戰,都可以練得這身足以見人的功夫。
要練功,都要方法正確,假若不得其門而入,輕則浪費時間,重則走火入魔。像了解新會計準則一樣,自行亂看一通,便容易未得其法。
早前已提及,上市公司年報是最佳入門途徑。當然,年報那幾段的附註,只能夠隔靴搔癢,對認真及有財務根底的投資者,豈會滿足於這些輕描淡寫的解說?可恨坊間未有較全面及深入淺出的參考書,原裝正版的會計準則,成為了唯一的研究對象。
研究會計準則,有一點要注意。它們並非武俠小說,沒有伏線布局,亦沒有曲折劇情,所以投資者毋須由頭順序細讀。那些準則幾號幾號,只不過是方便引述,並不代表如武俠小說般的第一回、第二回……中間沒有上文下理的連帶關係。
例如HKFRS1,這號稱第一號的準則,如果投資者以為是入門必讀,將會挫敗而回。沒有看過其他準則的人,先看這一號準則,是不會明白的。何解?這準則的目的,是指示會計師如何首次使用新會計準則。
試想想:會計帳目是從公司開業開始發展一直變化,當中的數字其實是一項持續的加減過程。一年一次的業績報告,只不過是人為地將這過程橫切,讓投資者有機會定期明白公司的財務情況。假如在這持續過程中,計算的準則出現變化,自然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HKFRS1就是解決這轉變問題。例如成本,如果投資是陳年舊物,當初的購入成本可能已經不可作準。正因如此,新準則容許物業或機器等固定資產以市價作為假藉成本,由這數目開始用有關的新準則計算。
另外還有比較數字的問題。當2005年帳目以新準則計算,假如2004年還用舊準則計算,這比較數字沒啥意思。所以當公司轉用新準則時,其實是一次過將兩年帳目重新計算。可見這1年會計師將會非常痛苦。
這比較數字是有豁免的。例如衍生工具的新處理方法,在這1號會計準則是豁免,毋須顯示2004年的比較數字。因此將來如果大家看見帳面上衍生工具的市價並無去年的比較數字,不用驚訝,以為公司突然變得勇進,開始大膽使用衍生工具。
這1號準則亦講及一些過往在儲備入帳的項目,在轉用新準則後如何處理,例如沖銷掉的商譽,又或者以外幣拆算入帳的海外附屬公司。
在以往,收購後所帶來的商譽,其實是可以即時在儲備沖銷,電盈(008)負資產便是因此而來,及後才因準則改動而成絕唱。在這再1次顯示了新的商譽處理方法──從前已在儲備中消滅的商譽,是不可死而復生的。而有關外幣折算,過往某些數目是在儲備處理,但在這1號準則下,公司容許從2004年1月開始把累積兌換差額由零開始計算。不過外幣折算新準則這個大題目,還是留待日後另文再解釋。這類處理方法,投資者假如要清楚明白,必須先了解有關的會計準則。
總結一句,這一號準則並不是入門首選,不要被這「一」字誤導。而會計準則亦絕非為普通人而寫成,既然坊間未有佳品,看來應該再將以往的文章加以補充,再結集成書。但首先要解決經費問題──我上一本書還嚴重虧損!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