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量降似打完仗 肝臟好傷<br>乙肝病毒減更易患肝癌

菌量降似打完仗 肝臟好傷
乙肝病毒減更易患肝癌

【本報訊】本港有十分之一人是乙型肝炎帶菌者,其體內的病毒數量一般在三十來歲時會自然減少,遂令不少帶菌者掉以輕心,誤以為自己不會再受到乙型肝炎復發的威脅。有香港大學的專家警告,乙型肝炎病毒數量減少並不會降低肝炎復發的機會,或反增加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危機;研究更發現男性帶菌者出現乙型肝炎復發的機會,較女性高逾一倍。 記者:陳倩雯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副教授袁孟峰指出,每名乙型肝炎帶菌者均會自然經歷由「e抗原」轉變為「e抗體」的階段,即體內的病毒數量由高水平降至低水平,此轉變一般在三十四歲時發生,「但係好多病人有個錯誤觀念,以為啲菌少咗,又行得走得,食得瞓得就冇事。其實佢哋仍然有機會肝炎復發,甚至肝硬化或者肝癌。」

男性較女性易復發
該學系另一教授黎青龍澄清,進入了低菌量期的乙型肝炎帶菌者,出現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反高於高菌量者,「因為由高菌量轉做低菌量嘅過程好似打仗咁,打完場仗,個肝梗係傷啲,容易肝硬化同肝癌。」他指出,三分之二肝硬化及肝癌病人,發病時正處於低菌量期。
港大跟進二百零一名已進入低菌量期的乙型肝炎帶菌者,發現男性較容易肝炎復發。五十六名肝炎復發病人中,有四十六名男性,女性只有十名,分析顯示男性的肝炎復發率達三成四,較女性的一成半高逾一倍。袁孟峰說,暫時未知男性有較大機會肝炎復發的原因;過去的研究均顯示,男性成為乙型肝炎帶菌者的機會較女性高出一點五倍,男性有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更較女性高出兩倍。

專家:要滴酒不沾
研究又發現若病毒數量水平轉變的時間愈遲,肝炎復發的機會愈高。在二十至三十歲出現轉變的病人,兩年內肝炎復發的機會約兩成二;四十至五十歲轉變的就增至三成六;五十歲以上才轉變的更高達四成六。有「C啟動子」基因突變的人也有較高機會肝炎復發。
袁孟峰警告,肝炎復發情況嚴重可引致肝衰竭,病人或需換肝保命,其肝硬化情況也會轉壞。他呼籲乙型肝炎帶菌者一旦透過驗血得知體內病毒水平減少,也不可掉以輕心,緊記滴酒不沾及切勿亂服中西藥物;男性及較遲出現病毒水平轉變的人更要頻密覆診,有需要時按醫生指示及早用藥控制病情。

黎青龍(左)與袁孟峰提醒乙肝病人,體內病毒減少不等於肝炎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