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統計處發表過去十一年來香港能源市場的數據變化,從電力及煤氣兩大能源的「每度平均收費」計算結果顯示,香港電燈與香港煤氣幾乎每年都在加價。有立法會議員指出,能源供應商過往未有跟隨通縮調低價格,其中煤氣費過去十一年更累積升了約五成半,達到「冇王管」程度,所以檢討中的利潤管制計劃應把煤氣納入監管範圍。
《香港能源統計》顯示,港燈電力「每度平均收費」由九四年的零點二一八元上升至○四年的零點二八四三元,升幅達三成;中電同期則由零點一八三四元增至零點二二五三元,升幅逾兩成二。兩電收費差距很大,九四年港燈每度電比中電貴一成九,至○四年,港燈收費更高出兩成六。
統計處的「每度平均收費」是以該年電力銷售額除以用電量,由於高電量用戶可獲折扣優惠,「每度平均收費」比一般住宅用戶繳交的每度電價格低得多。《香港能源統計》又顯示,煤氣「每度平均收費」過去十一年來累積升了約五成半,儘管煤氣基本價格自九八年起凍結至今,但因應石油入口價調整的燃料附加費則不斷攀升,以至實質煤氣費已加了不少。
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成員李華明指出,數據反映能源供應商在前幾年通縮期間,未有與市民共度時艱,加重市民負擔。政府正檢討兩電利潤管制計劃,他促請當局大幅調低准許利潤上限,並成立能源管理局,把「冇王管」的煤氣公司納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