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鳴質疑東隧牟暴利

雷鼎鳴質疑東隧牟暴利

【本報訊】再有學者對東隧的回報率提出質疑,科技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經計算後發現,東隧加價後,將可賺取高達百分之十六的「暴利」,批准東隧加價的仲裁在經濟學上更是一個「胡塗仲裁」。本身經常使用東隧的雷鼎鳴認為,東隧加價後已物非所值,日後會改乘地鐵過海。
雷鼎鳴昨在《信報》撰文指出,東隧過去十年利潤不停增加,每年增長一成,假設增長持續下去,東隧就算不加價,三十年專營權期內的平均每年回報率均超過百分之十五,現時獲大幅加價六成七,回報率更會超過百分之十六,加價並不合理。
他指出,以本港過去的經濟增長及通脹率作為標準,香港整體平均投資回報率應為百分之十至十二,加上隧道只是風險極低的投資,東隧可賺取百分之十六的回報可說是「暴利」。
他又認為,批准東隧加價的仲裁竟裁定,東隧可以獲得的合理而非過多回報率為百分之十五至十七,根本無考慮經濟因素,從經濟學上來看是一個胡塗仲裁,反映政府監管公共事業回報率指引完全和經濟發展脫節。

或改乘地鐵過海
雷鼎鳴又自言是東隧加價的「受害者」,每次過隧道要多付十元令他很「肉痛」,作為經濟學者,他運用了經濟方法決定是否繼續使用東隧。
他表示,平均每星期都會駕車使用八次東隧往中環開會,每次經濟成本,包括隧道費、汽油及停車收費,為一百六十元,而由科大乘的士到坑口轉地鐵過海,成本為七十二元,兩者的差額為八十八元,但駕車可以快約五分鐘,若以自己的時間成本計算,加上自行駕車較舒適,兩個途徑的個人經濟成本其實差不多,但東隧加價令他「好㷫」,而乘地鐵可以看文件,又較環保,幾種因素的經濟成本便抵銷了時間值,所以他決定除非趕時間,否則改乘的士及地鐵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