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選現金或和電股份 溢價37%至48%<br>和記環球上市一年即私有

可選現金或和電股份 溢價37%至48%
和記環球上市一年即私有

【本報訊】和記電訊國際(2332,下稱和電)昨日宣布,將借殼上市僅一年多的和記環球電訊(757,下稱和環)私有化。和環股東可選擇收取每股現金0.65元,或換取和電新股,比例為每21股和環換取2股和電,料整項計劃涉資22億至24億元。

按換股計劃,以和電昨日停牌前報7.4元計算,和環每股作價為0.705元,較公司上周二停牌前收市價0.475元溢價48%;現金收購價則較其停牌前收市價有36.8%溢價。以和環現有已發行股本約69.04億股計算,若小股東全數選擇和電股份,和電需發行3.29億新股,按停牌前報價7.4元計算,涉資約24.35億元;若和環股東全數選擇現金,私有化涉資約21.29億元。

協議安排須法院通過
和電是次以「協議安排」方式,提出將和環私有化,程序並不簡單,根據協議安排的規定,私有化方案須經高等法院批准,再召開股東特別大會,在股東會上只准獨立股東投票,但條件是須有出席的獨立股東75%股權贊成,以及不超過獨立股東10%股權反對,才可成功私有化。
以和電持有和環52.5%計算,若餘下47.5%股權被視為獨立股東,而他們全數出席股東會,即至少須獲35.63%股權贊成,及少於4.75%股權反對,私有化才能落實。
市場人士指,和黃(013)去年初借殼中聯系統將和環上市,翌日復牌後再停牌配股套現,之後和黃又分拆包括和環業務在內的和電上市,現時則宣布將和環私有化,予人感覺是和環的一年上市生涯,只是為和黃製造13億元的帳面盈利,及套現16.362億元現金,猶如一場財技遊戲,目的便是為和黃創造特殊收益。
和電行政總裁呂博聞解釋,和環上市後,股價長期徘徊在4至5角、沒有成交亦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呂博聞:價錢不會改
他說:「倘投資者選擇cashin(現金),和電提出的價錢,已有一個不錯的premium(溢價),若選擇和電股票,呢間公司業務好多元化亦好有前景」。他並重申,該價錢非常「合理」,且「唔會再改」。
他表示,私有化和環,目的是希望簡化和電的集團結構,將集團的營運、市場推廣、人手調配以至財務安排做到更有靈活性。
至於交易會為和電帶來多少特殊收益,他表示未有計算,並強調這並非私有化的目的。
為何這麼快將和環私有化時,他解釋,其實一直都想將業務整合,「但和環上市時都未有和電」,而和電上市後又影響到和環股價表現,「呢6至9個月期間好少買賣」,加上有股份禁售期,故不能私有化。他又表示,近數星期考慮過很多不同的方案,深思熟慮後,決定在現時提出私有化,亦是最適當時機。

足夠資源毋須融資
和電財務總裁彭禮頓指出,同一集團有兩間上市電訊公司予人混亂的感覺,他又形容私有化建議對和環股東來說是fullandfair(全面和公平)的。
據和電04年度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值共19.93億元,另有一項總值80億元銀行信貸,去年只提取10億元。彭禮頓對分析員說,和電有足夠資源應付收購,無意於市場融資。
不過,今年3月,和環行政總裁黃景輝曾對個別傳媒表示,公司的投資高峯期已過去,並開始步入收成期。他又指,和環過去兩年都錄得純利,但在未撇銷過往的累計虧損前不能派息,公司正研究方法解決派息的技術問題,以盡快派息。

對於兩公司停牌時間不同,呂博聞(左)解釋,和環股價上周一急升,公司應交易所要求停牌;至於和電,由於董事局上周五才開會,故昨日才停牌。旁為彭禮頓。 程志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