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欄曾提及父母與子女對於理財準備的期望,正因為大家存在差異,於是矛盾便由此產生。
子女與父母的意見分歧有多大?以海外升學或就讀本地大學為例,只有18%的父母認為,子女上大學的費用應該由他們承擔;但子女之中卻有36%認為應由父母承擔。以目前情況,香港大學生年齡應多在19-21歲之間,在法律上已是成人,一些具法律約束力的文件,已可簽署及承擔責任。既然是成年人的話,為何大學學費又要由父母承擔?
但是這個入學年齡的青年,往往缺乏經濟能力,如要他們支付學費,會是相當吃力的。
問題是香港經濟發展屬於高增值、高知識型的經濟,如果欠缺大學訓練,出來做事便會很吃虧,而教育是投資,並不是消費,作為父母,與其送1架汽車或一所物業予子女,倒不如供他們讀大學更為實際。
作為子女,為何有36%認為父母應供他們讀大學?可能部份被訪子女根本無心向學,讀大學可能不是他們的志願,而是父母的期望。既然「受益人」是父母,所以要他們付鈔,也很正常。
曾經有位舊生對筆者說,念大學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故在畢業之後,她反而進修美容文憑,做自己喜愛的美容師。所以有36%被訪子女認為大學學費應由父母承擔,並不令人奇怪。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