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的美學 - 陶傑

毀滅的美學 - 陶傑

北京拆胡同,杭州蓋摩天大廈,蘇州建高速公路,許多「文化人」哀嘆,中國的舊建築在「發展」中消失了。
爭論這個問題,太無聊了。中國人要吃魚翅,要唱K,要掃貨買LV,既然十三億人都認同:到了二十一世紀還坐烏篷船趕路、在小橋流水邊用一條木棒來拍打衣服、聽京劇、在窗上糊紅雙喜的剪紙,這樣的生活代表了落後;既然人人都嚮往曼哈頓式的現代公寓,有冷氣、沙發、煤氣,用遙控器一按就看得見Discovery台,海外的「文化人」,沒有理由制止中共以發展地產為名,用挖土機和起重機把北京的城牆和胡同都拆光。
拆舊城、拆古建築,把寺廟、弄堂、會館、書院,紛紛改建成像香港將軍澳的「現代化」住宅區,只要中國人喜歡,外邊的人,沒有權指指點點。
正如新馬仔和祥嫂夫婦在灣仔永祥大廈的豪宅,擺放仿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式傢俬,我們當觀眾的,也打心底裏為「祥哥」今天擁有的豪華生活而感到欣慰——畢竟唱粵劇,也能「改善生活」,不像從前帶着戲箱,乘着一艘漁帆,逃避土匪和日軍,飄流在山巒映翠的西江。
那時的煙雨紅船很有情調?問一問祥哥,他喜不喜歡回到過去?他會抽一口水煙,兩眼一斜,說一聲:「你都黐×線!」

因此,北京的胡同和蘇州的水鄉,拆得太少,也拆得太慢了,通通拆光才好呢。共產黨改善人民的生活質素,已經很努力,中國的國情不同,中國人不需要舊建築,發展是硬道理,舊建築會妨礙「進步」。
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在美國讀了一點建築學,回到中國,膽敢指導毛澤東怎樣建設北京,竟然阻撓「毛主席」拆掉舊北平的城牆。他既然不喜歡,看見北京蓋起高樓大廈,就痛心疾首,他為甚麼不搬回美國生活呢?
與一些外國朋友談起中國拆舊建築的問題,我往往力排眾議,為中共辯護,我說拆得好。外國朋友問:那麼為甚麼你喜歡威尼斯呢?我說:BecauseItalyisdifferent.Becauseyouaredifferent。
何況凡是美的,根據日本最偉大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小說《金閣寺》:一個少年,把金閣寺放一把火燒掉了,在法庭上,他自辯說:我燒了金閣寺,因為金閣寺太美,美的存在,對人有限的感官是一種痛苦。讓一個古典美的中國徹底成為過去,是一個美學家的心胸,就像第一次戀愛,讓她留在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