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區海底隧道不顧一切大幅加價的惡果,將於今日假期後首個工作天出現,市民勢成紅隧大擠塞受害者之餘,緊急救護服務亦有可能受到延誤,消防處救護員會昨透露,日前發生一宗懷疑延誤救援個案,由於資源不足,當局須調派尖東救護站的救護車跨海到跑馬地搶救昏迷病人,結果昏迷男子搶救後不治。該會主席屈奇安坦言,港九跨區緊急救護服務肯定會受紅隧擠塞影響,加上救護員人手不足,擔心塞車延誤救援,出現「搞出人命」的嚴重後果。 記者:蔡建豪
消防處救護員會主席屈奇安昨在記者會上表示,有會員早前向工會滙報,上月二十九日清晨六時許,尖東救護站收到救援召喚,過海前往跑馬地一所住宅拯救一名昏迷中年男子。他說,有關工作原應由距現場五分鐘車程的灣仔摩利臣山道救護站負責,駐守尖東的救護員結果花了十六分鐘才抵達召喚現場,較服務承諾遲了四分鐘,病人的家屬當時已埋怨救護人員太遲抵達現場,結果昏迷男子經搶救送院後證實不治。
消防處發言人在回應查詢時承認,上月底跑馬地曾發生一宗救援失敗個案,當日消防處先遣部隊人員於召喚後九分鐘已抵達現場,發言人稱,該處在調派緊急救護服務車輛的原則,是調派最接近召喚現場的候命救護隊,不能以救護員遲抵現場,而推斷病者因延誤失救。
屈奇安指出,在人手緊絀下,救護員已不時要跨區或跨海進行救護服務,若紅隧真的長時間出現大擠塞情況,緊急救援服務肯定受到影響,直接延誤救護車抵達召喚現場時間,而延誤抵達召喚現場往往是傷病者失救或是承受不能補償的後遺症的主要成因,如心臟停頓或罹患糖尿病病人,救援更是刻不容緩,「搞出人命幾乎係延誤救援嘅必然後果」。
事實上,撇除沙士襲港的○三年,救護服務的需求近年均見增加,去年召喚救護服務的個案高達五十七萬四千多宗,僅約九成個案達到十二分鐘內到達召喚現場的服務承諾。屈奇安指出,單就去年已流失一百二十二名救護員,但今年只能招聘二十六人,塞車將加深延誤救護的危機,「人手應付到,根本就唔會出現跨區或者跨海做嘢情況。」
消防處處長林振敏昨出席「五四青年節大匯演」後表示,未有擔心緊急救護服務會受到紅隧塞車影響,他直言在緊密監察路面情況下,即使紅隧路面大擠塞,仍可調派救護車選用其餘兩條過海隧道,以及調派較近地區的救護車前往支援。
林振敏又表示,過去曾與各隧道公司商討,在緊急情況下,相信隧道公司可作緊急應變,疏導管道予救護車通行。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則表示,跨海進行緊急救護服務的情況未算普遍,相信消防處會將隧道塞車因素加入調派救護車的考慮因素中,作出相應調配,他相信,在第三代派調系統全面完成測試後,救護車調派將更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