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美軍全面撤出現在的胡志明市(當時稱西貢)。為紀念當年打敗美軍,越南近日有龐大慶祝活動。有趣的是,在觀看作為慶祝活動內容之一的花車遊行節目時,可能帶給路兩旁的遊人最大感受的,倒不是越南當年作為戰勝國的榮耀,而是那些大量張貼在花車上的美資企業廣告。是的,在越戰結束了三十年的今天,越南政府和民眾共同關注的焦點,早已不再是國家擁有多少架米格戰機,又或擁有多少輛T-54型坦克,而是把注意力都聚焦於經濟發展這一關乎國計民生的議題之上。
事實上,越南在一九七五年統一後,施政重心便已轉到經濟發展上。問題是當時的越南政府所採取的發展戰略,以計劃經濟為其核心,結果經濟發展從那時起至八○年代末仍是乏善足陳。
情況在一九八九出現重大變化。當年三月,越南政府推出一項名為Doimoi的經濟改革方案,其中心內容為透過引進自由市場來發展經濟。具體內容包括鼓勵私有企業發展,減少對國企的補貼和加強外貿等一系列措施。
自實施以自由市場作主導的發展戰略以來,越南的經濟生機再現。
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速,由一九八三至九三的百分之五點六,大幅提高至一九九○至○三的百分之七點五。外貿方面,貨物和服務業的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亦由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二十八,大幅躍升至二○○三年的百分之六十。此外,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自一九九三年至今,越南貧窮人口的比例已下降了至少一半。
當然今天的越南經濟與成熟的自由市場比較,尚有一段距離。可只要改革能持續和進一步深化,加上越南極有可能在年內成為WTO成員,它的經濟潛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