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以為是香港領着內地向前走,特別是廣州文化潮流,但原來早於二、三十年代廣州已是香港模仿對象,而現正在香港電影資料館舉行的「珠三角:電影.文化.生活」多媒體展覽,就是介紹廣州導演、明星、名伶、辦報人等如何影響香港的文化發展,甚至最近香港電影《功夫》內城寨外貌及包租婆造型等,都似是模仿廣州當年的一套電影《七十二家房客》。 記者:翁煜雄
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傅慧儀接受訪問時說,廣州是香港文化發源地,文革開始後,本港文化發展才漸超越內地。
該展覽介紹廣州出身的導演李鐵、胡鵬、龍圖等作品,將廣州生活呈現香港觀眾眼前,如茶樓歌伶、喜慶時舞龍獅等;王為一於六三年編導的《七十二家房客》,戲中的廣州殘舊城寨外貌及居民生活情況,除被七十年代本港導演楚原重拍,最近周星馳導演的《功夫》內城寨場景及潑辣包租婆,也似是同出一轍。
她指出,五、六十年代在港紅透半邊天的播音人李我,也先在廣州紅起來,當年更每天乘機來回廣州與香港,在大氣電波講「天空小說」,牽動不少港人情緒,而展覽內可聽到李我及其他播音人的聲音表演。
黃飛鴻電影也是重點展題,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廣州人,其事迹先在當地報章寫成《黃飛鴻正傳》,後在港又獲報章編寫為《黃飛鴻別傳》,一紙風行,促使胡鵬於四九年執導首部黃飛鴻電影,至今有關電影已逾百套,列入健力士紀錄大全。
展覽並介紹當年文人任護花廣州南下所辦的報章《先導報》、《紅綠報》;粵劇名伶薛覺先、馬師曾及紅線女等在兩地巡迴表演等,拉近粵港文化差異。展覽又展出「中國電影先驅」黎民偉隨孫中山北伐所拍攝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