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公眾對東區海底隧道大幅加價六成有強烈的反應、儘管特區政府對東隧大幅加價感到失望及遺憾,但東隧依然如期在昨天加價六成,私家車隧道費由原來的十五元增至二十五元。幸好昨天是星期天,其他過海隧道特別是海底隧道並沒有出現特別混亂的情況,但我們認為今次東隧大幅加價不管從政治上或從交通管理上都是非常不幸的決定、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決定。
首先,東區海隧雖然在仲裁中得利,可以加價百分之六十以取得准許的回報,但是在執行有關決定時並沒有必要一步到位,因為突然大幅加價不僅會引起極大的民憤及反響,更會導致交通大混亂,令社會付出重大的代價。若果東隧能夠分期執行有關決定,並在期間跟政府商討其他解決辦法包括較長期解決過海隧道流量不平均的措施,那公眾的反響將可以大大減低,對交通特別是過海交通的影響也將較輕微。只可惜擁有東隧的公司一意孤行,堅持一次過大幅加價,這怎不讓人感到失望及難以接受呢?
更可怕的是,東隧大幅加價將會令原來流量已相當不平均的過海交通更不平均、將令重要交通幹道的塞車情況更加嚴重。誰都知道,由於地理位置較優越、由於接駁道路網較完善,紅磡海底隧道一直承擔大部份過海交通的流量,每天繁忙時間的「車龍」甚長,而且有愈來愈長的趨勢;要糾正這種不均衡的情況,要讓其他隧道分擔過海交通的流量,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價格機制引導車主及司機轉用其他過海隧道,例如令紅磡海底隧道的收費高於其他兩條隧道,便可以產生這樣的效果。
不幸的是,今次東隧單方面加價卻是反其道而行、卻讓紅隧成為三條過海隧道中收費最便宜的一條。也就是說,紅隧不僅有地利、不僅有道路網絡的優勢,價錢也是最便宜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車主及司機自然不願使用其他隧道、車主及司機自然更湧向紅隧,這不是令紅隧擠上加擠、塞上加塞嗎?而當紅隧擠塞的情況變壞時,接駁紅隧的幹道以至相連的幹道都將受波及,甚至令灣仔、金鐘、中環等商業中心區交通陷於癱瘓,車輛動彈不得,到時候企業、市民及整體社會都會付出重大的代價。像東隧這種令整體交通大混亂、令整體社會蒙受重大損失的單方面行動,怎不令人失望、怎不讓人難以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