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國共為甚麼要強調歷史 - 張華

解讀中國:國共為甚麼要強調歷史 - 張華

連戰率領的國民黨代表團,選擇從國民政府的舊京南京展開「和平之旅」,拜祭孫中山、參觀民國時總統府,充滿歷史感;剛踏上大陸土地時,連戰更感歎「這是歷史性的第一步!」胡錦濤在峯會上也對連戰說:「從你們踏上大陸的那一刻起,我們兩黨就共同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顯然,雙方不斷強調歷史。「歷史」對這次國共峯會,有甚麼意義呢?

抬高連戰訪大陸地位
其實,國共兩黨最沒資格重提這段歷史。兩黨相鬥,不但令「一灣淺淺的海峽」成為「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數百萬個家庭因而妻離子散、老死不能往來,數百萬無辜的生命葬身在戰火中。過去八十多年的中國當代史,講的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爭權引發的戰爭、殺戮,而國民黨敗退台灣,繼而丟掉政權,更是它恥辱的一章。
現在,兩黨為了「遏台獨」這個共同的政治目的,一夜間突然拋開歷史恩怨。如此悲慘的歷史,如此駭人的瘡疤,理應是國共的包袱,為甚麼他們還要揭於人前呢?當然是政治利益使然。
國民黨現已淪為在野黨,沒錢沒權,憑甚麼訪問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呢?答案就是「歷史」。因為中國國民黨有着與中國共產黨對抗八十年的歷史,因為共產黨曾經向它乞和,因為它與共產黨有不共戴天之仇……這段歷史更令兩岸分治五十六年。這個結既由兩黨結下,順理成章要由兩黨解開。因此,當連戰背着「歷史」踏足大陸,身價自然不同凡響,再不是一個普通的在野黨主席了。「歷史」抬高連戰的身份地位,增加他與中共交手的籌碼。

中共維繫兩岸的手段
對共產黨而言,歷史同樣重要。歷史是維繫台灣與大陸關係的重要紐帶,不讓台灣輕易走向獨立。設想沒有這段國共對抗的歷史,台灣與大陸還有甚麼共同的集體記憶呢?同文同種?這跟中國與新加坡等國的關係,又有甚麼分別呢?因此,中共必須不斷強調歷史,強調兩岸分治是國共內戰的延續,而這次國共峯會就是要結束這種內戰狀態,撫平兩岸人民的創傷。換言之,「歷史」增強了中共在台灣問題上的合法性和話語權。
事實上,正因為國共這段歷史恩怨,胡錦濤與連戰的會面,才是歷史性,才能吸引全球目光,否則,誰理會中國共產黨與台灣在野黨的「峯會」?歷史讓「胡連會」的格局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既然「歷史」有這麼多好處,國共兩黨怎會浪費呢?
緊接「登陸」的宋楚瑜,雖然同樣會受到中共的高規格接待,但其受矚目程度,相信難與連戰相提並論,因為宋楚瑜領導的親民黨,沒有國民黨般的「歷史」資產。在此情況下,宋楚瑜只能靠台灣執政當局的祝福,出訪前再與陳水扁通電話,讓外界以為他此行有台灣當局的「授權」,以增加「胡宋會」的重要性。歷史,有時是很好的政治資產!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