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br>「胡連會」對台灣政治生態的衝擊 - 張華

解讀中國:
「胡連會」對台灣政治生態的衝擊 - 張華

表面上看,連戰與胡錦濤舉行的國共第三次和談,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因為國民黨早已今非昔比,不但失掉了政權,淪為在野黨,其政治影響力正在不斷萎縮,能否重拾昔日光輝,實在是個大問號,更不要說推動兩岸和平。雖然北京向連戰送了很多大禮,他也無福消受:要麼擔心回台後受到更厲害的「抹紅」,要麼因為手中沒有行政資源而無法落實這些「厚禮」。在此情況下,「胡連會」沒有實質成果,是可以理解的。

使台灣政界消除疑慮
但是,從「胡連會」後台灣的民意調查來看,島內民意對連戰此行多持肯定的態度,這卻是很重要的成果,也是連戰此行的意義所在。如果這種民意支持能夠轉化成選票,或對日後兩岸交流和北京對台政策的總方向,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從李登輝、民進黨立委、陸委會等人歇斯底里的咒罵連戰在北京出賣台灣,就知道連戰此行已初步達到目的,應讓北京放下心頭大石。

「北京舞劍 志在阿扁」
「北京舞劍、志在阿扁」。北京邀請連戰到訪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迫陳水扁政府回到談判桌上,以談阻獨。如何向陳水扁施壓呢?這就要看連戰此行能否成功消除台灣政界的偏見和疑慮,讓那些有意訪問大陸的政客不必擔心因「登陸」而在選舉中失利。
事實上,過去十多年,台灣的「本土意識」迅速抬頭,逐漸在輿論中進佔主流地位,不但令綠營在選舉中不斷獲勝,還讓他們佔據了道德高地,可以肆意撻伐藍營,指摘對手為「賣台集團」,從而搶去藍營的選票。因此,台灣政界人物都不敢公然與中共接觸,以免被「抹紅」。

年內兩次選舉最關鍵
如果連戰「登陸」獲得民意認同、接受,並由此成功轉化為國民黨的選票,那麼台灣的統獨形勢或會出現逆轉,以國民黨為首的藍營不但可以奪回道德的高地,還可以扭轉其節節敗退的選舉形勢。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屆時不再顧忌這種「抹紅」、「戴紅帽」伎倆,將如潮水般湧向北京,陳水扁等人只有乾着急,要抵擋也只是螳臂擋車而已。在此情況下,民進黨人如果抱殘守缺,抗拒與北京接觸,將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
當然,這只是北京最樂見的情況,現在連戰只是初步獲得民意的肯定,最後能否轉化成選票,還是未知數,端視乎稍後的任務型國大代表選舉,以及年底縣市長選舉的結果。說到底,台灣是民主政體,選票才是實力的保證。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