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證交投活躍,已佔據世界首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想及很多股民在股證市場輸掉不少錢,又覺得這個「第一」的殊榮背負很大的代價。
股證與期權的性質相同,但炒賣的方法有別,無論是股證及期權買賣,其實都較正股買賣為複雜,但按筆者之經驗,能先掌握股證買賣的基礎知識才入市炒作者,少之又少。
股證發行商以對沖活動牟利為主要策略,並非與散戶對賭,當然,個別發行商會否間歇性出現過度對沖或對沖不足的情況,是其策略之一部份,不一定如股民所想,是「搵笨」之做法。事實上,投資者對股證的一些誤解,主要來自知識不足。譬如說,不少投資者只知道有槓桿比率而不知「有效槓桿比率」之存在,不懂甚麼是對沖值,則自然會有一些「發行商造市」的錯覺。
股證壽命有限,不能死守,看錯了便得壯士斷臂,力圖保本,伺機再出擊,可惜的是,投資者儘管有很多股證買賣經驗,但卻無股證的知識,則長炒長輸是必然的。
股證「以小博大」的特點確實惹人好感,但其風險同樣大,必須從基本學好,才可入市搏殺,否則輸錢是近乎必然的。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