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本周訪問大陸後,美國國務院和白宮先後表示歡迎,但也同時呼籲北京與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展開對話。由於國民黨不再是執政黨,民進黨日後會否跟從國民黨和親民黨「登陸」,美國的態度非常重要。在歷史上,美國也曾擔任國、共兩黨紛爭的「調停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再起紛爭,當時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親赴延安,陪同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代表飛抵重慶,從中斡旋。毛澤東與蔣介石經多輪會談,簽訂史稱《雙十協定》的《國共代表會談紀要》。國共內戰初期,美國曾向國民黨政府提供軍事援助,但最後仍不能幫助國民黨保住大陸的政權。
台灣近代史專家王慶琳認為,當時共產黨利用美國居中調停,打打談談、談談打打,是國民黨兵敗如山倒、痛失江山的主要原因。但他也指出,隨着台灣民主化,以及國民黨淪為在野黨,「胡連會」的意義與六十年前的國共和談已不可同日而語,兩岸以黨對黨會談決定台灣未來的方向,不但有困難,也不恰當。
「當初的國共和談,是一個政府之間有兩個大的黨派,現在台灣已經不是今天任何一個黨派可以代表到大陸去作黨對黨的對談。」
另外,歐盟發言人烏德溫昨對國共兩黨領袖會晤表示歡迎:「我們透過對話來解決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緊張局勢感到高興。我們正在注視着,希望它會證明是通向正確方向的首個正面步驟。」
本報記者/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