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青」並非壞分子

  「夜青」並非壞分子

星期六晚十二時的文化中心大樓梯,是一個屬於青年的時間和地點,因為每逢這個時間,大樓梯總會有很多青年人聚集,社會統稱他們為「夜青」。而大眾對「夜青」的形象也很單一:粗言穢語、喧嘩吵鬧、惹事生非,總而言之就是「壞」,行為令人側目。
某星期六晚,我獨自行經大樓梯,一如以往這裏聚集了很多「夜青」:有兩個拿着木製結他的青年人自彈自唱;有十來個Hip-hop青年拿來十個八個紙皮箱,跳起Breakdance來;幾個騎單車的青年在大樓梯底玩花式;大部份則三五成群找個地方坐下談天說地。
社會時常關注夜青,可惜社會只關注夜青會否破壞社會安寧;警察認定他們是滋事分子;更甚是其他青年人亦覺得夜青是失敗的一群,讀書不成、滿口粗話、不聽管教。在種種負面觀感下,究竟我們有多了解「夜青」?
我認識很多朋友,甚至我自己也很喜歡於凌晨找個地方三五成群談天說地,因為我們希望在那個毫無負擔的時分,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好讓我們能從日間所承受的種種壓力中稍為釋放。
青年事務委員會在突破機構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帶領下,時常為政府當局就青年事務出謀獻策,但委員會卻甚少關注夜青及基層青年的需要,作為青年的我亦從未聽聞委員會有接觸和關注過他們。
我斗膽向蔡元雲醫生提議,若閣下希望親身了解不同範疇的青年,除了接觸受社會認同的青年外,建議閣下逢星期六晚十二時「微服出巡」到大樓梯走幾趟,認識在大樓梯消遣的青年,或在那裏坐上半句鐘,相信必能令閣下有一番新體驗。

江貴生 青年聯社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