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學生會有俗稱「四仔」計劃的目標,包括有「屋仔」、「老婆仔」、「車仔」及「BB仔」。這四個項目,根本是4個人生的重大事件,它們有一個共通特性,就是需要財務資源。當中某些項目所需要的金額特別多,如果單靠年輕人的儲蓄,快則儲三五七年,慢則要儲十年以上也很普遍。究竟仍然在學的青年,對於這些人生大事,又會有怎樣的看法?而作為父母的,又會怎樣看?
昨天談及花旗銀行做了一個子女與父母對於理財準備的期望,現在就看看他們對於「四仔計劃」的看法。
作為父母的,只有6%的被訪家長認同要協助子女置業,而早前樓價還沒有飛升之前,亦沒有太大需要這樣做。但在政府停售了居屋,亦終止了首置貸款計劃之後,加上樓價上升,年輕人置業的難度便增大。根據調查顯示,有14%的子女都希望父母能協助置業,反映父母與子女在這方面有些分歧。
至於結婚又怎樣?「老婆仔」計劃往往牽涉很多消費,包括婚紗攝影、擺酒、蜜月旅行等,輕則三數萬,多則上百萬也可以。究竟父母應否協助子女進行「老婆仔」計劃?
有些父母害怕女兒結不成婚,特別是那些年近30的未婚女性,很多時都會被父母催促早點結婚;又或者希望早些抱孫的父母,會盡力在財政支援兒子早婚。更有一些父母要面子,希望子女能舉行一個盛大的婚宴,結果要出錢出力才能達成。
調查顯示,只有2%的父母認為子女婚事所需的金錢,屬於他們的責任。有趣的是,沒有子女認為結婚所需的金錢,父母是有責任的。這顯示年輕人心目中,結婚是很個人的決定,父母不應提供資助。至於「車仔」及「BB仔」兩個項目由於沒有在調查之中詢問,所以未能作出分析。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