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晚年受疾病困擾,容易產生憂鬱情緒。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早前撥款予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展開「生命故事之『長者生命再起飛』計劃」,協助有憂鬱症狀的長者將個人經歷編成故事集,提升他們的自我形象,並透過家庭活動,改善長者與家屬關係。
信義會招募了三十名大專生義工,為長者編寫《生命故事集》。記者日前隨同其中一位義工、就讀樹仁學院的李斯特,前往採訪現年七十六歲、近日飽受腳痛困擾的鍾鳳燕婆婆。「你哋肯幫我寫書,梗係開心啦,我得閒可以拎出嚟睇,有朋友嚟探我,又可以話畀人知。」鍾婆婆說。
鍾婆婆原籍番禺,父母擁有兩間藥材舖,她負責打理生意,惟婚後隨夫移居香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鍾婆婆在港無法幹回老本行,被迫轉行做繡花,丈夫則在塑膠廠打工,夫婦與三名子女租住狹小床位,生活艱苦。鍾婆婆的老伴於十多年前離世,子女已婚遷出,她現靠綜援金生活。
義工李同學表示:「婆婆成日話自己冇用,乜都唔識,我會靜靜聽佢講,由得佢宣洩;另一方面,我會同婆婆一齊發掘番佢嘅長處,例如佢識得執藥材、識得繡花,喺咁艱難環境湊大三個仔女,已經好了不起。」
該計劃負責社工周靜儀表示,長者經常會因為健康、生活等問題產生憂鬱情緒,症狀包括經常感到不開心、焦慮、失眠、食慾下降、對社交活動失去興趣等,該會社工透過日常探訪和接觸,發現區內有類似症狀的長者數目有上升趨勢。「好多老人家都會覺得自己冇人理,又或者係家人嘅包袱,因而產生好多負面思想,要及早正視問題。」
有見及此,該會於去年十月展開「生命故事之『長者生命再起飛』計劃」,透過培訓青年義工,協助有情緒問題的長者將人生經歷整合成故事集,藉此讓他們回顧自己過往成就,提升自我形象。另外,該計劃會為長者及其家人策劃家庭活動,促進長者及家屬互相關懷。
該計劃獲蘋果基金撥款四萬元資助推行,為期逾半年,將於本年五月底結束,預計共逾三百人受惠,當中包括長者、護老者、義工及社區人士。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