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昨日正式批准,NBA明星姚明、奧運「欄王」劉翔當選全國勞動模範(簡稱「勞模」)。但有關姚明、劉翔能否當勞模的爭議並未平息,內地學者強調,勞模應是普通勞動者學習的榜樣,明星運動員的成功,與先天的身體素質有關,不是常人可學習的。
今年三月,姚明、劉翔被上海總工會納入全國勞模候選名單後,引起內地學者、民眾的激辯。其中,已兩次當選上海市勞模的姚明引起的爭議較大。上海市總工會表示,推薦姚明的理由是他能代表中國形象、有突出成績,且他身上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姚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隨時等待祖國的召喚。」
對姚明的批評集中在他效力於外國商業組織,是否具備中國勞模資格。有網民昨表示:「姚明算甚麼,為美國人賣命掙錢,評為全國勞模,民眾難以理解,昔日這光榮的稱號被某些人炒作得變質了!」也有網民指出:「我們需要姚明這樣的精英,但更需要時傳祥(清潔工)、王進喜(石油工人)、張秉貴(售貨員)、李素麗(巴士售票員)這樣平凡勞動者的勞模,來引導社會尊重勞動、崇尚創造貢獻的時代風尚。」
對劉翔當選勞模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體育明星是否適合當選勞模。昨仍有網民質疑:「是不是以後唱歌的、扭屁股的,都可以當勞模,劉翔吹的有點過了。」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也認為,勞模應是平凡人中有突出貢獻的人,是勞動者學習的榜樣,但「明星運動員的成功,不僅和自身的努力有關,還與先天的身體素質有關,這不是常人能學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