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越洋出擊更值博

英之見:越洋出擊更值博

期指走勢強得出奇,但以整體形勢而言,筆者不大相信市底已轉強。主要是外圍不配合,香港特別強,是有人民幣升值這個玄機,可是國企股根本欠勁,昨日期指一直向上,國企期指反而備受壓力。收市不差,只不過是尾市收復大部份失地而已,但4時現貨已收市,期指波動的參考性大大降低,所以尚未證明國企股已脫險。
催迫人民幣升值的口術,基本上已經盡出,筆者對今次舊聞新炒期望甚低,其中一個理由,是美元兌亞洲貨幣走勢不似樣,以過往慣例,人民幣升值概念會惠及日圓,但今次日圓表現只屬一般,炒家並非特別積極。
當然外圍再次轉強,是可以推動港股再上,不過投資講求相對值博率,相比高追香港藍籌為佳的選擇並不少,例如逆市低吸一些商品期貨,包括白銀和原油,或者買最弱勢的日本或南韓指數期貨,又或者買跟隨亞洲股市弱勢的香港中小型出口股,而不用盲目跟風。

造淡首選港股期指
反過來看,香港恒指期貨是最值得造淡的工具,本身超買,欠缺外圍配合,至少短期而言,出現調整的機會甚高。不過筆者運作的大前提,仍是認為商品價格向升,美國經濟不會太差,港股中線也是向好,所以相對而言,在其他市場出擊應該比較好。
在不同市場出擊,是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及精神,但賺錢愈來愈難是一定,而且互聯網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交易及資訊的渠道,並非想像中的艱難。
依然有不少人是故步自封,否則同一隻麗星郵輪(678),在新加坡便宜兩成,在香港依然有人買,而香港的投資銀行,居然推出原油黃金等備兌窩輪。懶人貪方便,這些產品自然有市場,但作為投資者,炒得精明,不為包裝付出無謂代價,是十分重要的。
還是做些研究,發掘更多出擊渠道,香港可能發展到成為提供一站式的產品選擇平台,但可以肯定相對一定貴。有互聯網,世界早已大不同,懶惰的代價甚高,不值得付出。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