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廣東鐵本來是使用人手埋站的,直至最近尖東站及馬鞍山支線相繼落成,才轉用電腦操作。有熟悉列車運作的業內人士估計,東鐵電腦系統昨晨可能由於天雨影響而未能如常運作,需要改由司機操控。學者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事態嚴重,促九鐵徹查。
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說,九鐵屬於「重鐵」,傳統是以人手操控的,直至尖東站及馬鐵等新站相繼落成後,才改用電腦化的自動列車操作系統(ATO)。他認為飛站事故不應該發生,因為列車控制室內,應該有電腦提示司機停車入站。
一位資深鐵路車長指出,九鐵當初不採用地鐵的自動列車操作系統,是由於九鐵大部份是露天路段,沿線的訊號系統易受天氣影響,如天雨、雷擊等。他估計東鐵昨晨改由人手操作是因為天雨關係。他說,由於東鐵車站月台沒有幕門,飛站事故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氣流可以將候車乘客扯落路軌。
他說,對於車長來說,飛站是很嚴重的失職,「飛站嘅嚴重程度僅次於衝燈,司機會即時俾公司捉去驗身,睇下有冇飲酒、食藥或者身體不適。」如無合理解釋,飛站的司機可以被停職停薪,並調職做站務員。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江華批評九鐵沒有吸取過去同類事故教訓,要求九鐵徹查。九鐵在二○○一年發生飛站事故後已提出多項措施,防範意外重演。民主黨交通運輸政策副發言人關永業對於再有司機飛站,表示深切關注,質疑防範措施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