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倩雯報道】本港約有百分之六的七十歲以上長者患有阿氏癡呆症(即老人癡呆症),不少是由於體內免疫系統失衡引致。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兩至三成人有免疫失衡問題,患上老人癡呆症的機會較正常高出四倍。部份患者在發病前會出現輕度認知障礙,專家認為及早介入跟進有助改善病情。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鄧亮生表示,百分之四老人癡呆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引起,其餘九成六則屬偶發性,包括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及免疫失衡等。他解釋,當人體內天生有過多「腫瘤壞死因子」或過少「介白質-10」基因時,免疫系統就會失衡,導致大腦內部份正常神經細胞死亡,引致老人癡呆症。
該院過去進行的研究顯示,四百多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中,有兩至三成人有免疫失衡的問題,他們患有老人癡呆症的機會較正常高出四倍。鄧亮生期望,醫學界未來可研製出平衡免疫系統的藥物以治療老人癡呆症。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林翠華表示,該學系去年在新界東進行調查發現,約三百名長者中就有六十六人有輕度認知障礙,出現記憶力初步衰退症狀,但認知功能仍然正常,可獨自起居和自我照顧。研究顯示,每年有一成至一成半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會患上老人癡呆症。
她強調,目前並沒有藥物可預防輕度認知障礙發展成老人癡呆症,但若長者在出現輕度認知障礙時,及早接受定期檢查和自理能力訓練,即可減低老人癡呆症病情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