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月有個法國藝術節,內容非常豐富。
《回顧阿倫狄龍》、里昂歌劇院芭蕾舞團的《三法典》和CharlesChauderlot的水墨畫展對我吸引力最大。不過,在街上見到宣傳最多的還是「沖天飛人藝術團」(LesArtsSauts)的《OlaKala》。
小時候看馬戲班表演,最怕就是空中飛人,一邊看一邊怕表演者會掉下來,就是不明白為甚麼觀眾會為別人的亡命演出而鼓掌,不怕有意外發生的嗎?
到現在我還是不愛看空中飛人,我就是一個「安全第一」的觀眾。
如今看馬戲班還有一種表演是不喜歡的,就是小孩子的任何演出。很多雜技表演都全用小孩子,尤其軟骨功,我一邊看就是一邊想,台上的小孩子不用上學的嗎?怎會來當童工,想他一定身世可憐?
我又是一個「孩子第一」的觀眾。
不過,愛看馬戲班空中飛人不用理會我的個人感受。
據藝術節小冊子的介紹,「沖天飛人藝術團」是一眾好友於酒後成立的,他們想把高空鞦韆表演獨立出來,經過五個月的努力,終於演變了首場表演。
酒後?空中飛人?愛刺激?我就是「剛剛相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