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平 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近日中港掀起反日熱潮,本地傳媒不論左中右,對日本政府一致譴責,參與反日浪潮市民絡繹不絕,當中不乏深受日本潮流文化影響的青葱少年。在輿論及社會氣氛的推動下,社會逐漸形成一種「愛國就要反日」的觀念,即使最不為中央接受的泛民主派亦不敢造次,乖乖靠向中央陣營。香港市民亦不幸成為這場角力中的中方棋子。這種但求政治正確,無視事實狹隘的民族主義,既不能推動中日友好及國家安全,也無助培養推動民主發展所須的包容與理性。
引起連串反日示威的導火線有二:一是日本要求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二是篡改日本歷史教科書有關侵華歷史。先說前者,反對日本要求成為常任理事國,是因為日本六十多年前入侵亞洲多個國家,造成人命及財物損失不計其數。這種論調忽視一點:中英美法俄五個常任理事國,亦不見得特別愛好和平。
中國破壞和平之舉,遠有唐朝盛世時南征北伐,近有在土改、反右、文革、六四等事件中殺人不計其數,又支持東南亞共產黨發動武力鬥爭。美國在冷戰期間,為對抗共產主義,支持亞非拉多個右翼極權政府,以及恐怖分子頭號人物拉登。近年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更令雙手血迹斑斑。前蘇聯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以及為扶植共產政權所造成的人命傷亡難以估計。至於英法兩國,其殖民地歷史亦不見得光彩。
世人既然可以接受這些國家出任常任理事國,為何要對日本特別苛刻?再者,日本天皇及首相先後十多次就二次大戰日軍罪行道歉,比起那些雖然歷史沾滿血腥,但從不認錯的常任理事國強得多。
既然日本現在聯同德國、巴西及印度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而如何獲得(或取消)常任理事國資格現在又沒有具體安排,聯合國就應及早就此定出清晰條件,及早解決有關紛爭。
至於篡改侵華史實,有多少反對者閱讀過篡改後的教科書?教科書內容是否過度失實?這批教科書有多少學校採用?日本人又會否因一本教科書被篡改而忘記侵華歷史?
自古至今,各國都會按政治需要選擇歷史課程綱要或內容,如英國近代歷史教科書強調二次大戰時抵抗德國的英勇事迹,忽略探討英國在二次大戰後經濟被後起之秀從後趕上的因由。中國歷史教科書對日本侵華歷史大書特書,對反右、文革、以及日本七十年代起對華經濟援助卻輕輕帶過。
日本的做法雖然不對,但其實尋常不過,目的或是向學生灌輸有利國家管治的盲目愛國情緒,或是增加外交場合中討價還價的籌碼。既然日本已提出與中國歷史學家成立共同研究組織,還原日本侵華歷史,中國政府理應支持。在雙方專家有任何定案前,民間應靜觀其變,避免觸發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影響東亞地區勢力平衡。
至於本地民間社會,包括傳媒、學校及其他有識之士,應清楚問題的本質,不應繼續煽動反日情勢。當然,在日益追求政治正確,為求安身立命而不惜自我審查的今天,這種提法近乎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