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除傳人民幣升值熱炒外,全球經濟放緩之憂慮,亦是市場焦點所在。根據美林統計,上月全球公布的各主要經濟數據中,只有31%好過預期,是自去年9月以來最弱。雖然數據乃歷史之陳述,可是不要忘記,這個世界的動力是一路延續的,沒有昨天又何來今天?
其實全球經濟動力繫於美國一身,這個火車頭一旦「𣲷」油,跟隨尾後搵食之國家或地區不「出軌」已偷笑,何況大板塊若不幸移位,汝道引發海嘯衝擊之力度會是多大?筆者經常念念有詞的「不平衡現象」,最近不是得到多個國際金融組織之附和?證明並非杞人憂天。不過這死結怎解,則尚待高人去思索矣,請恕在下不才!
鏡頭拉近點看看本周有何影響大市之數據或報告。美國會議局(ConferenceBoard)今日將發表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在油價高企、股市滑落和工資增長呆滯不前的困擾下,相信有跌無升。明日公布的3月份耐用品定單,若按供應管理協會(ISM)之製造業調查報告衡量,則可以斷定數字不會有何驚喜者。問題是若見大幅下跌,反映企業資本開支將更趨審慎,消費、投資、出口都轉弱,政府開支又因財赤不斷擴大而受到掣肘,人們又怎期望美國經濟能復往年勇?
周四將會有第1季GDP增長初步統計數字公布,估計在3.5%左右,縱使比去年第4季的3.8%增長稍遜,實際有這個能耐,已算不俗。瞧瞧其他經濟體系如歐洲和日本之表現更是乏善足陳,中國第1季經濟雖然強勁,但當中多依賴出口推動,假若全球(尤其是美國)經濟續放緩,相信風光不再,餘者嘛也不寄厚望。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