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宗如何牧民?

新教宗如何牧民?

阮美賢
栢克萊聯合神學研究院碩士

當數十萬人在聖伯多祿廣場見證了新教宗的就職典禮後,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即前信理部部長拉青格樞機)正式接替若望保祿二世,成為羅馬天主教的第二百六十五位教宗。
因曾任教廷信理部達二十年的關係,本篤十六世廣為人認識的,是其堅守天主教會的傳統立場。他極力捍衞教義,確保各地教會和信徒持守這套絕對準則,不會偏離正統。他視天主教擁有普遍真理,包括在倫理問題上,而他則是「真理的合作者」,因而對挑戰傳統教會教導的神學作品進行審查,對違反教義者提出警告。
他又曾指其他宗教有不足之處,唯天主教使人得救,因而曾引起其他宗教及基督教不滿;他反對女性成為神職人員、人工避孕、同性戀等,連神學討論亦不容。因此,他贏得不少教會傳統人士或保守派的支持,卻令溫和派及開明派,特別是關心女性在教會角色及愛滋病傳播的人的不滿,是一位極富爭議性的人物。自其當選後,反應毀譽參半,令人擔憂這位新教宗能否團結教會。
其實,新任教宗與上任教宗的神學思想相當接近,而拉青格樞機的工作亦得到若望保祿二世的支持,因而後者的路線應該能順利延續。為何上任教宗受人愛戴,而拉青格樞機出任教宗卻受爭議?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若望保祿二世的創新作風,即他向人民及世界開放,踏足世界各地,親身作牧民探訪接觸人民,關心各地信徒以至人民的具體生活環境和疾苦,甚至其人權及處身的政治環境,贏得人民的掌聲。

若望保祿亦以言以行實行宗教交談,甚至為天主教會所犯的過錯向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新教的教徒道歉求寬恕,但他卻敢於指出強權的不是,因而獲得不同人士的尊敬。
因此,若望保祿二世給人的形象,是一位關懷人類──特別是邊緣社群和被人忽略的第三世界人民,以及熱愛生命和平的精神領袖,多於一位保守的神學家。可見,新教宗面對的最大挑戰,不是管理教會或缺乏神職人員等問題,而是他能否延續若望保祿二世這些社會使命。
新任教宗是德國人,其世界觀在歐洲形成,而他亦致力關注在歐美等地愈來愈盛行的相對主義和世俗主義所帶來的問題。然而,教宗是整個天主教會的領袖,他除了重視西方社會的問題外,有需要多直接了解其他教會及其處身的環境的狀況,從而作出更適切的牧民計劃。
在教宗選舉前,不少亞洲、非洲及拉美教會的領袖曾表示,他們期望新教宗「對其他宗教和文化有敏感度」,能以開放的態度,聆聽和了解地方教會的需要,關心人民置身的貧窮和不公義境況,以及建立一個更共融互相支持的教會。
作為天主教徒,筆者期望本篤十六世在聖神的引領下能團結教會,在團結中容納多元,以較寬容的態度處理各項職務和當前問題,領導信徒共同建立一個更人性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