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歲的阿飛,數年前工作期間撞傷頭部,以致患上柏金遜症,受盡病魔煎熬。日前,他趁家人仍在睡夢中,跳樓身亡。遺孀阿芳無法接受丈夫自殺的噩耗,連日來精神恍惚。阿芳哭訴無力殮葬亡夫,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即時撥款提供援助。
自慘劇發生後,阿芳未曾試過好好睡上一覺,臉色顯得有點蒼白,說起話來亦有氣無力。
「佢經常話病得好辛苦,上個月先啱啱住咗二十幾日醫院,佢成日話要出院,唔想乜嘢都靠護士幫手,佢覺得咁樣好難受。」三十七歲的阿芳說。
阿芳透露,丈夫阿飛原於地盤任職。九九年,丈夫在工地被硬物撞傷頭部後,不久便出現手震情況。
經醫生檢查,發現阿飛患上柏金遜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然而該病屬於退化性疾病,病情只會不斷惡化。
隨着病情愈來愈重,阿飛無法應付地盤工作,夫婦與一對現年九歲和十四歲兒子,以及阿飛的八十多歲老父,依靠綜援金過活。
眼見家人生活大不如前,加上康復無望,頓令阿飛意志消沉。
阿飛的老父梁伯憶述,事發當日早上六時許,他見到兒子開門外出,以為兒子往吃早餐,詎料不消一會便有警察上門調查,其後證實兒子跳樓身亡。
阿芳表示,丈夫患病後脾氣雖然變得很差,但從沒把家人當成「出氣袋」,兩年前丈夫曾透露死念,經她勸勉後打消念頭,沒料到最終仍因難忍疾病折磨,跳樓輕生。
阿芳近日為辦理亡夫的身後事四出奔波,雖然社會福利署有殮葬津貼,但她需先行墊支,而有關金額並不包括購買骨灰龕及石碑等費,她難以負擔。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阿芳的困境,即時從「殮葬專戶」撥款一萬元給她辦理亡夫身後事。
柏金遜症是常見的長者神經系統疾病,平均病發年齡在六十至七十歲之間,成因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兩類。
大部份病者都是原發性,真正原因未有一致結論,目前所知是由於腦內部份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引致一些稱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減少。
誘發性的柏金遜症則是由於藥物、腦部受創、腦炎、多次中風等因素引起。病徵包括:震顫、動作緩慢、關節僵硬。
病者可依靠藥物及手術減輕病情,但無法完全康復。
資料來源:衞生署網頁
捐款編號:C1681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