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而言,油價泡沫確實已經爆破──紐約期油和英國布蘭特期油合約均暴跌了8美元1桶,而一直致力把油價推高的對沖基金,正透過電腦的買賣程式下達沽貨指令,以便把帳面利潤套現。油價自紀錄高位回落了逾10%,會否破壞華爾街能源股的長期牛氣?石油股又會否追隨油價滑落?油價又可以跌至哪一水平呢?
若布蘭特期油跌至40美元1桶,我絕不會感到驚訝,因為利淡油價的因素,包括了利率趨升、全球需求放緩、存貨增加,以及美元兌歐元轉強等。不過要注意的是,華爾街石油股並不認為油價會跌至40美元,反而相信可重見3月高位的每桶58美元,這從油股的下跌幅度遠較油價跌幅溫和,便可見一斑。
石油庫存增加,主要是沙地阿拉伯和科威特趁油價高企時狂谷產量,而屢有傳聞指受到銀根緊縮和商品價格高企雙重打擊,中國過熱的經濟已有放緩迹象,亦影響了原油期貨的供求關係。此外,敍利亞人撤出黎巴嫩、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大選順利結束,以及一些阿蓋達領導人在沙地或被殺或被捕,令油價的風險溢價下降,亦間接促使對沖貨基金減持期油。
不過,期貨市場的劇烈波動,並不會影響華爾街能源企業的長線投資價值。長期能源合約在2010年的成交價幾乎較1990年代倍增,意味着全球儲備下降、中印的需求增加,以及俄羅斯、委內瑞拉和沙地阿拉伯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在在令資本市場深信要面對的是原油短缺,故油價的短線波動實在毋須介懷。
長線來說,我相信能源股會是未來10年最值得持有的股份類別,就如2000年矽谷泡沫爆破前的科網股一樣。我認同量子基金創辦人之一羅杰斯(JimRogers)的看法──要擁抱千禧年後的能源業務新世界,擁有輸油管會是一項重要優勢。
明乎此,則投資者應該認識這家擁有不少於25000條輸油管、又持有逾半開發自阿爾伯達(Alberta)、薩克其萬(Saskatchewan)和英屬哥倫比亞(BritishColumbia)等加拿大省份天然氣的公司TransCanada(TRP)。它的業務在任何併購浪潮中均易於達致規模經濟的協同效應,而隨着天然氣需求增加,它可望率先受惠。
此外,這家公司正在拓展其油管輸送系統,把阿拉斯加的產油運往美國西岸的煉油廠,希望增加液化天然氣以外的收入來源,成為站在全球能源業務前線盈利和增長表現最佳的企業。
也許,在油價升勢逆轉時,俄克拉荷馬州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商KerrMcGee(KMG)的股價仍能逆流而上,表現令人驚訝。但這家石油及天然氣開採公司正備受華爾街併購之王艾格(CarlIcahn)和1家三藩市對沖基金公司JanaPartnersLLC所青睞。為了免於被吞併,KMG董事局不惜壯士斷臂,砍掉原有的二氧化鈦業務,並減少派息和出售其石油及天然氣資產,以便籌集40億美元作為股份回購之用,回購價更比市價高出20%。
屈指一數,具備雄厚資金實力、又有需要向外拓展以推動增長的油公司便包括了德士古(ChevronTexaco)、法國道達爾(Total)、意大利埃尼化工(ENI)、中國海洋石油(CNOOC)、印度石油及天然氣公司(ONGC)、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俄羅斯石油(Lukoil)等。市場傳言中海油已向加州聯合石油(UCL)提交了收購建議,主要是垂涎後者在印尼、泰國、緬甸和南中國海的離岸豐厚石油蘊藏;而市盈率僅為6倍、在中亞和科威特擁有11個油田及其他提煉廠和油管的油公司Petrokazakhistan(PKZ),則可能會是下1個併購對象。
由於石油的開採愈來愈罕有和昂貴,加上西方大石油公司和中印的國營石油公司均爭相增加石油儲備,華爾街的油公司併購活動將會停不了,而長期看油價亦可升抵每桶100美元或以上,但不要忘記,屆時人民幣或已升值了20%至30%,而曾經備受推崇的美元則已貶值了不少。
不過短期而言,我仍傾向看好美元而看淡金價、銀價和油價。早前美國公布了破紀錄而高達610億美元的貿赤數字,美元當日仍不跌反升,印證了外滙市場傳統智慧是如何不管用。如今金融市場開始把焦點轉移至增長方面,無疑美國經濟的增長步伐有放緩迹象,但仍較瀕臨衰退邊緣的歐洲和日本為佳,所以美元仍較歐元和日圓更加值捧,而我亦相信,在未來3個月內,金價會考驗400美元關口,銀價亦下試6.85美元支持。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