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快事令人心情下沉,眼前灰暗一片,而當這種感覺揮之不去,或會引發抑鬱症。中文大學的研究發現,本港有逾四十萬人患有抑鬱症,女性及失業人士屬高危一族。有專家指,由於患者無法集中精神工作,估計本港每年因抑鬱症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一百零四億元。 記者:陳倩雯
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上月以電話訪問了五千零四名本港成年人,發現百分之八點三人於過去一年曾患抑鬱症,以此推算,本港去年有逾四十萬人患上此症。
分析顯示,女性發病率為百分之九點七,男性則為百分之六點八,顯示女性患抑鬱症機會是男性的一點四三倍。失業人士患抑鬱症的機會也較有工作的人高逾一倍,失業或待業者的抑鬱症發病率逾一成八,在職人士只是百分之七點七。
研究又發現,不少抑鬱症患者會感到心煩或不安、容易疲累、情緒低落、難以集中精神,以及提不起興趣等,逾一成八嚴重抑鬱症患者更曾自殺。只有少數患者主動求助,但逾七成六人會自行尋求解決方法,如「諗開啲」、放假及跑步等;逾一成人會拜神求助;逾兩成人則曾嘗試以飲酒、服用安眠藥或鎮靜劑去減輕情緒問題。
負責研究的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說,抑鬱症患者較多請病假、遲到及早退,加上工作時缺乏集中能力,令工作效率降低。他估計每名患者每年造成近四萬元的經濟損失,推算單是在職的患者每年就造成一百零四億元經濟損失,但若患者及早求助,則可省回九十一億元。
李誠又指出,本港的抑鬱症發病率較二十年前上升四倍,估計與貧富懸殊、教育制度問題,以及年輕女性須兼顧多種角色有關。雖然經濟開始好轉,但他強調「咁唔代表冇抑鬱症,某啲階層亦未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