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癖腦力損 影響公司運作<br>沉迷收發短訊電郵智商低10分

資訊癖腦力損 影響公司運作
沉迷收發短訊電郵智商低10分

你是否經常留意有沒有手機短訊和電郵,一收到就要即時回覆?是的話,據專家的說法,你已患上了「資訊癖」(infomania)──對收發資訊上癮。英國有研究發現,經常為收發手機短訊和電郵而分神,智商是會低十分,「資訊癖」對智力的損害,比吸大麻還要嚴重一倍半。本港腦科醫生指出,不少病人自稱記憶力及智力過早衰退,其實是腦部兼顧太多東西,短暫性影響腦部運作所致。

惠普公司委託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研究「資訊癖」的普遍程度和影響。在一千一百名被訪者中,六成二人承認對檢查新電郵和手機短訊上癮,連在家或放假都不時查閱短訊或電郵;五成人表示經常立即回覆電郵,兩成一人甚至會打斷會議即時回覆。

比大麻傷害更大
研究員認為,「資訊癖」患者一直心繫是否有短訊或要即回應通訊,無法集中精神做好手頭上工作,腦部也難以適應同時處理多項工作,最終導致整體效率降低。
他們對八十名志願者進行臨床測試,發現經常為收發電郵和手機短訊分神的人,智商會暫時下降多達十分,效果相當於徹夜不睡一晚令腦筋不靈。相比之下,吸大麻所造成的智力下降,只是四分。那些上癮到每封電郵都要回覆的人,思維經常要急速轉向,腦部疲倦和放慢的情況最嚴重。
負責研究的威爾遜說:「當我們一隻眼要留意電郵和手機短訊時,很明顯不可能完全集中精神。但我們發現智力表現和腦力都會下降。當工人要為電郵或語音留言操心,他們也無法好好思想。這實際上降低了他們的智商。」他更警告「資訊癖」可能有長遠後果:「這損害只會在分神情況下持續,不過以我們對持續通訊的沉迷,我們要問這會否對集中力和智力造成長期損害。」
「資訊癖」患者通常是成年打工一族,主要是男性。研究員指這不但影響智力,員工開會中途覆電郵,亦有損生產力和同事關係。九成受訪者表示,同事面對面會談中途覆電郵或手機短訊,是非常不禮貌,但三分一人認為這已變得「為人接受,是勤力和有效率的象徵」。
威爾遜說:「對付這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是學會把這些東西關掉。我們要學懂控制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控制。」

濫發問題趨嚴重
近年電郵及手機短訊熱潮已席捲全球,本港尤其年輕一輩喜以短訊溝通,電訊管理局的資料顯示,今年一月全港發送的短訊超過一億一千六百多萬個,濫發短訊問題也愈來愈嚴重。
本港腦科醫生黃震遐表示,港人生活忙碌,每日兼顧太多事情,他有不少病人均自稱記憶力及智力過早衰退,但其實部份是因為腦部同時間需兼顧太多東西,故短暫性影響腦部運作:「好似喺電腦同時開太多個檔案,都會hang機啦。」因此理論上,工作時忙於收發電郵及短訊,會因為分心而未能以最佳的狀態處理工作。
英國《泰晤士報》/《衞報》/《蘇格蘭人報》/本報記者

手機短訊愈來愈普及,年輕人更愛以此與朋友聯繫。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