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凶 - 李登

「13」不凶 - 李登

某君住處是棟大廈,沒有14樓,電梯也沒有「14」的按鈕,「13」反倒有。我想這多半因為「14」跟「實死」諧音,犯了本地人的忌諱。「13」諧音「實生」,當然沒所謂了。
其實不光我們愛討口彩,日本人韓國人亦然。日本人不喜歡「4」字,只因「4」「死」諧音。韓國人忌諱「4」,也因為它是個顯示厄運的數字。據說他們的門牌號沒有4號,家裏添丁若是第4個孩子,便覺得不吉利。這還不止,軍隊裏也沒有第4軍、第4師。
說來對「7」字我們亦另眼相看,老把它跟白事湊在一塊,在酒樓點菜總不要點「7」道。「8」「發」諧音,卻讓我們分外偏愛,車子號碼牌有個「8」字,就覺得飛黃騰達了。不過在古時,這數字帶點兒凶。中文的「八」原解作別,你看「分」字頭上正是「八」。人家結婚,我們送「八」百元的禮券,舊時肯定給看成是咒人「分」妻了。
還有「13」,古今中外的看法也大不同。洋人忌諱「13」,皆因耶穌死前吃的一頓最後晚餐,門徒和他合共13人。中國人可不大忌諱。你看《孫子兵法》,不正好分成十三篇?我們另有甚麼《十三史》、《十三經》、宋時杭州名勝又有十三樓。香港還有個戲曲奇才叫南海十三郎呢。
十三、十三,何凶之有?來到中國就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