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組發起的沉默遊行順利舉行,我們十分感謝參加的法律界及公眾人士。遊行翌日,各大報章都以顯著篇幅報道,除了一些例行攻擊之外,輿論普遍肯定這次遊行的意義,但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原來四月二十一日的《南華早報》早版以遊行圖片放在頭版,並派送了各大酒店,但報攤販賣的版本卻抽起了這張圖片,因由午夜過後,梵蒂岡選出了新教宗,編輯老總認為這是更熱更有廣泛興趣的新聞,於是遊行「慘被」教宗搶了鏡頭!關注組有友好在酒店看到早版相告,現在我們正四出託人覓來作紀念品。
報道難免在人數上落墨。我們事先委託了兩位人士專門點算,所得數目是共八百五十人,其中約五百五十人為法律界,三百為公眾人士,包括不少對釋法有切膚之痛的居留權子女家長。傳媒點算的參加人數為九百至一千,警方估計是五百,其實人數並不重要,我們反應為遊行所訂的時間和日期對很多人不便,令他們無法參加,感到抱歉。
這次遊行特別令人欣慶的是兩所大學法律學院的學生不但聯群結隊參加遊行,而且香港大學法律學會還為反對釋法發表聲明,清楚有力提出他們的關注和理據,指出「不能讓政治凌駕法治,不能以釋法代替修法」,指出「不能只重結果而置應有的程序於不顧」,「應重視的不應是釋法的結果,而是釋法行為的本質」,指出「人大釋法是行政權力的無限擴張,以致法治被不斷地侵蝕」。立論明確,文字淺白,為我近年所少見。法律界應為後繼有人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