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人(655)擁有大量流動資金,市場一直憧憬私有化或分派紅利,但去年已開始作出在物業方面的投資,包括位於香港、北京及新加坡的項目,今年再進軍澳門市場,看來除以投資為主外,業務漸漸移向物業方面。
去年底,市場曾傳香港華人將有賭業集團入股,股價單日勁升1倍以上至2.125元,翌日隨即否認,控股公司並以平均價1.50元減持1449萬股或1.08%,其後再無消息,股價也反覆回落。
去年香港華人出現虧損6495萬元,上年則錄有盈利1.06億元,雖然虧損,仍派息4.5仙(中期1.5仙,末期3仙),與上年相同,派息額約6000萬元。
除投資外,業務為企業融資及證券經紀,並經營澳門華人銀行及若干理財業務,但業績均見減退,但貢獻不多,業績減退對整體影響輕微,而最重要的收益是來自投資,包括利息、股息收入及買賣證券利潤,去年未變現虧損6900萬元,是整體虧損的主要原因,不計未變現虧損,其業務收益大部份為行政開支及其他經營開支1.1億元所抵銷。
香港華人投資於4項物業,除力寶中心一層寫字樓作出售用途外,其餘位於北京、新加坡及澳門物業,均計劃重新發展,完成後是租是售,則是後話。該4項物業耗資約6.6億元,未計發展費用。
去年中,證券投資及流動資金約26億元,相當於淨資產95%,於投資物業後,證券及流動資金佔淨資產降至74%,但仍達20億元之譜,相當於每股佔1.48元,去年底,每股資產淨值為2.01元,低於上年的2.09元,是證券未變現虧損的影響。
香港華人已售出華人銀行3年,未有明顯的發展方針,只看重於財務及證券投資,去年動用1/4資金投資物業,相信已定出經營策略,向物業市場進軍,股價經過低潮至高潮,被人憧憬的私有化或派發紅利,看來只是一廂情願,若為此而購入,是否值得,已有疑問。
不過,股價1.13元,資產折讓44%,息率接近4厘,亦不妨以收息心態持有,此類股份,不難有炒起機會,至於能否有去年1倍的升幅,則難估計。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