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第」後年展出近百珍品<br>孫中山在港讀書模樣製銅像

「甘棠第」後年展出近百珍品
孫中山在港讀書模樣製銅像

【本報訊】國父孫中山與香港淵源極深,歷史建築物「甘棠第」將改建為孫中山博物館,也擬以國父在港所取名字「孫逸仙」命名,豎立的銅像更會罕有地以他年輕模樣為藍本,重塑他當年在港讀書的青葱歲月;該博物館將於○七年初正式開放,更會展出國父在港學醫時的試卷,以及與宋慶齡的結婚證書等珍貴物品。 記者:翁煜雄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局長丁新豹說,耗九千多萬元的改建工程,將於今年九月展開,因甘棠第結構完好,料明年底完成,但卻要於○七年初才開放。
他又稱,孫中山的遺物多是「名花有主」,六十多件展品主要是由內地及外地的博物館借出,包括在國家博物館的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證書、宣統皇帝退位詔書;而倫敦的資料館也借出孫中山當年在港學醫的試卷;另外十多件展品則屬當局購入或獲捐贈的墨寶、手稿、郵票等。

為館取名有學問
他指出,將設網址及舉行諮詢會聽取意見,其中包括為博物館命名,因有專家稱應以「孫逸仙」命名,因這是國父在港求學時老師區鳳墀替他取的名字,「但國父最鍾意叫自己孫文,大部份文件都簽呢個名。」孫中山則是源自他當年在日本逃難時的化名「中山樵」。
取名為紀念館或博物館也有學問,他解釋「內地多數叫紀念館,因為孫中山真係去過嗰啲哋方;但佢無去過甘棠第,我哋可唔可以叫紀念館呢?不過佢亦無去過台灣國父紀念館嘅原址。」
他補充說,博物館銅像更會罕有地以國父年輕時樣貌為藍本,「因為佢喺香港讀書嘅時候重好後生。」他又感謝剛於本月六日去世的孫中山嫡長孫孫治平對籌備博物館的貢獻,「佢亦係孫家最後一個曾經親眼見過孫中山嘅人。」

本港孫中山博物館的銅像會罕有地以他年輕模樣為藍本。

已故中華巴士公司創辦人顏成坤於五二年追悼孫中山元配盧慕貞夫人的哀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