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本利 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
最近香港銀行界出現罕見現象,就是由中小型銀行率先調高存款利率和最優惠利率。而幾間大型銀行,包括滙豐、恒生和中銀,卻沒有跟從,令不同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出現四分一厘的差距。
香港是在一九六四年開始實行利率協議的,各銀行公會成員必須遵守利率協議,銀行即使以送贈品方式去吸引存戶,也會被同業勸阻。消委會在九四年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分階段廢除實行了三十年的利率協議,藉以促進銀行業的競爭。後來政府接納消委會的建議,率先放寬七日或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管制;直至二○○一年中,將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撤銷。
雖然利率協議已經撤銷,但近年銀行多次減息或加息,之前總是由大型銀行作出預告和率先調整息率,其他中小型銀行迅速追隨。
利率協議在○一年中完全撤銷,當時正藉美國開始減息刺激經濟。當本地最優惠利率由○一年初的九厘,逐步下調至○二年初的五厘,而儲蓄存款利率跌至差不多零時,本地銀行便以不想出現負利率為由,不再跟隨美國減息。結果本地的最優惠利率只下降至五厘,較美國最低水平時跌至四厘,相差達一厘,已經向銀行貸款供樓的人士,為此要多付利息。
根據過往數字,三個月同業拆息的息率一般較儲蓄存款利息高兩厘多。但由於○三年中以後,有大量資金流入香港,用作炒賣人民幣升值,以致同業拆息長期處於極低水平,息率接近零。中小型銀行在拆息市場拆入資金,成本極低,故此以低息吸引客戶做按揭,新做住宅按揭息率可以低至最優惠利率減二點八厘。換言之,當最優惠利率是五厘時,按揭息率只有二點二厘。
由於在拆息市場拆入的資金成本接近零,按揭息率二點二厘,銀行依然有利可圖。但近幾個月大量資金流走,拆息市場的息率飆升,升至接近三厘的水平,中小型銀行若不調高最優惠利率,便要做蝕本生意。現在它們將最優惠利率調高至五厘半,即按揭息率仍不到三厘,相信只能夠抵銷在拆息市場拆入資金的成本。
至於滙豐、恒生及中銀幾間大型銀行,因為擁有大量低息存款,毋須倚靠拆息市場拆入資金。現時這幾間銀行的儲蓄存款,估計佔總額的七成以上,存款息率只是四分一厘,較其他銀行的半厘低一半。但由於它們分行網絡龐大,故此不用擔心流失大量存款。即使最優惠利率維持在五厘二五的水平,這幾間銀行收取兩厘多的按揭息率,仍遠高於四分一厘的存款息率。
由於資金成本不同,故此銀行之間出現不同的最優惠利率。中小型銀行當然希望大型銀行調高最優惠利率,令它們的淨息差擴闊,不用慘淡經營。但大型銀行擁有大量低息存款,維持較低的最優惠利率可以爭取較大的市場佔有率。
不同的最優惠利率反映不同的資金成本,這才是正常的現象。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小型銀行面對經營困難,只能怪自己較早前不顧一切,以低息吸引按揭客戶。現在同業拆息趨升,但又不能同步調高最優惠利率,被迫要做蝕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