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不好,改狗形 - 陶傑

貓不好,改狗形 - 陶傑

刪改歷史教科書,豈止一個政府,電視劇集更是亂改歷史的一座嬉玩的樂園。
譬如《雍正王朝》,裏面把雍正描繪得省吃儉穿,連吃飯也只是一碟鹹菜加一條魚,雍正皇帝坐在炕上,把鞋子一脫就端起一碗白飯,吃一口,嘆一口氣,搖搖頭,惦念着水患和饑荒。
或許當這部劇集走紅時,中國總理朱鎔基在視察基層時,吃飯確會是這樣子,但這是「歷史」的「真相」嗎?
當然不是。真實的雍正窮奢極侈,講究聲色犬馬的享受,愛用名牌。有一次,大臣進貢了一批珍寶,包括一塊用碧玉造的磬(敲擊樂器之一種);一對用瑪瑙造的兔子,一隻黑色、一隻紅色;一副墨硯,還有一座用荊州的石頭雕造的一具仙人像。

清宮檔案收藏着雍正對這幾件寶貝的硃砂御評。對於像鐘一樣的玉磬,雍正不滿意:「此磬聲音甚好,但『太古之音』四字刻法不好,或者改做八分書,或去平。爾等酌量做。再縧子甚長,做短些。架子不好,另換。」
一對黑紅瑪瑙兔子:「耳朵大亦蠢,着收拾。」墨硯也看不順眼:「做的甚不好。做素淨,文雅好,何必眼上刻花。再書格花紋亦不好,象牙花囊甚俗。琺瑯葫蘆式馬褂瓶花紋、群仙祝壽花籃春盛亦俗氣。」對於荊州石仙人,雍正也批評:「此仙人旁邊的貓不好,改做狗形。」
憑甚麼說仙人帶着的貓不好,要改為狗?但這是皇帝的意思,絕對的感性,主人喜歡狗就是狗。根據此一清單樣樣改足,夥計遇着這樣的老闆,只有怨投錯胎。
一年之後,朝臣上貢一座關帝像。雍正即批:「關夫子臉像撥的不好。照圓明園佛樓內供的關夫子臉像撥。」
十天之後,照辦改好了,雍正又批:「關夫子的臉像特低,仰起些來。腿甚粗,收細。馬鬃少,多添些。」六天之後,又都照旨整容修補了,雍正又批:「關夫子硬帶勒得甚緊,再撥鬆些。身背後無衣褶,做出些衣褶來。鞋大鐙蠢,俱收小些。」
過了十來天,關公像又通通照修好了。雍正再批:「帥旗往後些,旗上火燄不好。馬胸及馬腿亦不好,亦着收拾。」幾天之後,通通執正了,方才最後拍板,朱批兩字:「甚好」。
比舊上海的顧家媽媽折騰裁縫更加慘烈,但他是中國皇帝。電視劇亂竄改,只差沒叫雍正拿着自己的破龍袍,淚汪汪地親手用針縫補,一面補,一面問菲傭Maria:昨夜吃剩的白切雞,如何還不熱好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