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剛公布了2005年第1季經濟增長,結果是增長9.5%,比對國家的預算增長率7至8%,似乎還高了些。太快的經濟增長,或會不利長遠經濟發展,特別是通脹問題。
歷史已證明,大幅度的通脹是不利經濟發展的。為了進一步壓抑經濟增長過快,加息可能是其中一個辦法,而宏觀調控又是另外一個方法。如果人民幣真的加息,可能進一步使到人民幣更加強勢,而升值的壓力就更加大。
早前G7的會議,與會工業國家一致希望中國能採取更富彈性的滙率政策,以改善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盈餘。而最近美國總統布殊更開口說中國有能力、亦應該讓人民幣滙率機制更具彈性。其實說穿了,是希望人民幣升值之後,能改善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盈餘,以糾正美國的赤字問題,以及保障美國國內生產業工人的飯碗。
G7的期盼、布殊的講話、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以及加息的預期,在在都指向人民幣要升值,結果在不交收的人民幣遠期合約,滙率折讓達4500點子,顯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絕對不輕。
曾經有友人問筆者,究竟應否把資產組合中的部份轉為人民幣存款?如果這樣做的話,又會否有所得益?答案是因人而異,視乎自己對人民幣有沒有實際的需要,以及能不能大量進行人民幣買賣。
如果香港居民要買賣人民幣,合法途經只能在香港銀行進行,而這些人民幣買賣,每天是有限額的。如果想把大量港元轉換成人民幣,博升值之後獲利,未必可行。反而假若要常到國內工作、遊玩,又或者國內擁有房地產而要為按揭供款,現在持有多些人民幣,或多或少能降低部份滙率風險。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