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
即使不以人治的西方社會,每有強的領袖新上台時,亦會有新的處事作風,甚至會行新的方針路線。戴卓爾夫人上台後,英國的政治面貌就為之一新。如非小布殊上台,新保守主義不一定能在美國得勢,伊拉克戰爭也未必打成。在人治成份高的中國,新領導人上台能造成的影響往往更大。
江澤民執政的時間雖長,但他基本上只是沿着鄧小平的路線走,未作太多新嘗試,只是一個過渡性人物。胡錦濤上台的日子雖然尚淺,但已顯示出他那果敢的氣魄以及勇於改變的作風,更像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
胡錦濤在未掌權的時候可能比較低調,很多香港人對他沒有甚麼印象。沙士一爆發,他就第一時間把應承擔責任的官員撤換,令人耳目一新。其實當時他上任不久,班底還未建立,江澤民的影響力尚在,他已大刀闊斧動手術,足見他是一個敢於嚴格要求下屬的人,不會為了情面而犧牲原則。據聞這次事件之後,各級官員對胡主席的說話,都不敢掉以輕心。
今次香港中途要換特首,相信亦與胡主席的作風有關。本來香港的環境正有所改善,董建華大可以順勢多做兩年,然後才光榮引退。但胡主席可能等不了這麼久,他心目中一定有新的方案要推行,才會想換一個更能執行他旨意的人來做新特首。因此我曾在這裏提醒過香港的反建制派,中央對香港的政策將會出現重大改變,如果不重估形勢,重新部署,屆時定會措手不及,陷入困境。
我認識一些國內企業的負責人,他們的政治觸覺比較敏感,他們已經聞到味道,中央近期的政策已傾向更多地照顧基層權益,而不再只鼓勵少數人富起來。他們擔心胡主席「以民為本」的價值取向,可能造成將來他們經營上的負擔與阻礙,他們已開始研究對策,以應付中央政策的可能轉變。香港人可能對政治沒有這麼敏感,至今不見太多人關注中央政策可能有變。
事實上,胡錦濤上台後,中國的外交政策似乎也在轉變。以前民間不是沒有反日情緒,但中央多方遏抑,不想中日關係惡化。今次默許全國各地大規模反日示威,是中央取態上的重大轉變。
箇中原因,除了不滿日本聯同美國企圖插手台灣問題外,多少亦受胡錦濤硬朗的性格影響。我估計,如果日本真的容許民間私自開發東海油田的話,北京今次會不惜派出軍艦加以驅趕。日本在釣魚台事件上曾這樣做,怎可肯定中國不會在保衞海底資源上同樣這樣做?
北京正需要找機會向陳水扁表明,在保衞領土不容國家分裂的原則上,北京是堅定不移的。不惜動武去保衞東海資源,可視作向陳水扁表明決志的有效方法。因此,中日糾紛有機會鬧大。
我本來不贊成中國在條件未成熟時就對日本過度強硬,但領導人都有自己的脾性,而歷史又充滿偶然性,香港人對此應有充份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