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應邀到一間大學演講,今天提前交了稿。人才輩出,股神年輕化,到大學演講是頗有心理壓力,不過筆者一向的信念,是現實和想像往往有一大段距離,所以實在要會一會今日的大學生,看看他們的理財觀念及股票分析的章法。
大學生普遍遇到的困難是資金不足,但培養理財觀念,不是在有名有利才開始。幾多名人前半生風光,後半生潦倒,便可見忽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且當事業起了飛,要花心思理財,便變得不易,投資技巧,一定是需要時間浸淫。筆者有不少昔日同窗,到今時今日仍是覺得投資危險,懶得開始研究,買入一幢房子,已是一生唯一的投資。
資本不足,可是萬丈高樓也是從地起,何況年輕已是本錢,犯錯輸得起,到踏入中年,開始為日後籌謀,勇氣不足,如果沒有年輕時的磨練,通常不易在中年時忽然有大成。
本錢少容易好高鶩遠,其實不是問題。投機和投資是大有分別,筆者喜愛的一個比喻,是打獵和耕種。兩個生存模式都有可取之道,只要明白自己的選擇便可以。
股票不是零和市場,是相對正氣的投資選擇,但要投機亦不乏機會,周期循環不息,偶爾還出現一兩個主題概念,先讓大家瘋狂,再令大家滅亡。如果貪圖快速回報,筆者認為比較適合做一個投機者,不過要明白一心投機,始終是立心不良,難度一定比較高。
就算因為資本限制,先做一個投機者,亦應該培養投資的學問,因為投機不易放大來做,尤其是香港市場深度一般,巨額投機,反而容易成為人家的獵物,而且投機需要的心血多,嚴格而言,長線回報往往不及投資,當一個人逐漸累積資本之後,逐漸由打獵轉型至耕種,是正路的發展。
其實基本分析的精粹,是分析一盤生意的前景,PE、NAV等不過是估值的數據,如何去欣賞一盤生意,是需要從經驗中累積,所以年紀輕輕,亦應該密切留意公司的動態,為他日轉型成為投資者鋪路。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