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炮轟九個胡亂浪費公帑部門,涉及公帑近十億元,其中郵政署被審計署揭發,於九八年耗資逾二億元向西門子購入,安裝在新機場國際空郵中心的先進郵件機械處理系統,本來可把郵件全自動化處理,但使用時無論在處理郵件數量、閱讀郵件,以及分揀郵件速度等,實際表現只是合約訂明的一半,審計署建議郵政署與律政司研究系統的性能是否有違合約和提出索償。 記者:謝明明
審計署昨公布最新一期報告書,報告指設於新機場空郵中心的郵件機械處理系統包括綜合信件處理系統及多個支援系統,實際表現並不理想,其中綜合信件處理系統的閱讀率(即按地址自動分類),只有約三成至四成九不等,較合約訂明的七成六為低。
小郵包分揀系統按照合約訂明可每小時處理一萬件小郵包,但實際處理量不足一半,甚至人手分揀小郵包數量反而較使用系統可分揀多一成七。至於包裹分揀系統合約訂明每小時可處理五千五百件包裹,但實際只可處理約二千件。同時,該署發現使用機械系統處理郵件後,人手節省也未如理想,合約原定機械系統可代替九成九人手,但實際仍需六成人手處理郵件。
審計署批評,郵政署驗收系統時無按合約規定進行測試,亦未能向審計署提供驗收測試結果,部份支援系統的使用率也嚴重不足,甚至被閒置。該署建議郵政署應與律政司研究有關系統的性能表現是否違反合約條款及提出索償。
另外,審計署發現郵政署曾多支付七百一十萬元予系統承辦商,以及有十五筆款項因沒有依時於一個月內支付予承辦商而損失二十萬元的特別折扣。
郵政署管理事務總經理梁德誠昨回應稱,該署大致同意審計署的批評及建議,但他指出,該署向西門子購入該系統後,曾因不滿綜合信件處理系統閱讀率表現而向承辦商追索,結果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惟基於法律意見,該署不宜透露有關詳情。至於當局會否繼續循法律途徑追討其他補償,他說,該署曾諮詢律政司意見,但律政司認為暫未有足夠法律理據去追討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