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鯉景灣「蘇豪東」食肆區一間泰式餐廳「TVat10」,自上周起連續發生三宗懷疑集體食物中毒個案,共十一人進食海蜇、切雞、燒魚等食物後上吐下瀉,一人須留院治理。該食肆昨晚仍繼續出售雞、魚菜式,但生意冷清。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調查顯示,個案應屬細菌性食物中毒,但暫未確定病者感染細菌的種類。
該中心證實,染病的十一名病者涉及三組市民,包括四男七女,年齡介乎三十一至四十九歲。第一組病者本月十一日曾於該食肆進食海蜇;第二組人士則在本月十六日進食過白切雞及燒魚;最後一組染病者本月十九日食用過暹羅雞、燒魚及炒粉絲。
病者進膳後三至二十一小時內出現腹瀉、肚痛、發燒、嘔吐及作嘔病徵。其中兩人向私家醫生求醫;五人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當中一名病者更曾經留院治理,現時已經康復出院。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個案屬細菌性食物中毒,暫時未知由何種細菌引起。該中心已安排收集病人的糞便樣本進行化驗,並正就事件作進一步調查。
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進食未完全煮熟的海蜇或燒魚會感染溶血性弧菌,未熟的雞肉會有沙門氏菌或腸彎菌。這些細菌潛伏期為十二至二十四小時,病徵包括肚痛、腹瀉等,對長者或嬰兒的影響較大。
「TVat10」主要售賣泰式及東南亞食品,開業約半年,前身是一所日式餐廳。
餐廳負責人郭先生強調一向注重衞生,事發後有加強清潔,但承認難以百分百控制食物來源及衞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