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乳癌是本港婦女的頭號癌症殺手,平均每年有近二千宗新症。養和醫院和浸會醫院昨日公布本港治療乳癌的嶄新療法,指出使用新藥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inhibitors),較沿用舊藥三苯氧胺(Tamoxifen)能更有效減低乳癌復發率近兩至四成,並大大減低副作用及死亡風險。 記者:黎國剛
根據統計,乳癌是導致本港女性死亡的主要危疾,相對於新加坡、日本、內地和印度等亞洲地區,本港女性患上乳癌的比率排行第二,且有年輕化趨勢;每十萬名婦女中就有四十多人患乳癌。
養和醫院乳房護理中心名譽顧問及香港乳癌基金會創辦人張淑儀昨日在記者會上稱,過去三十年本港一直使用藥物三苯氧胺治療乳癌,停經後的患者若荷爾蒙受體呈陽性,在手術後會服用三苯氧胺,能夠減低復發率一成至兩成半。惟服用三苯氧胺會產生副作用,包括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及產生血塊凝固栓塞血管的機會。
張淑儀強調,本港治療乳癌的方法已踏入新里程,停經後的乳癌患者採用三種新一代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包括exemestane、anastrozole和letrozole,均有效減低乳癌復發率及死亡率,比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更低。
香港浸信會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傅惠霖在同一場合引述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今年一月發表的最新治療指引,其中指出停經後乳癌患者可選擇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以減低癌症復發。該學會三項測試結果顯示,配合使用三苯氧胺及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或完全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可令乳癌復發率減少一成八至四成三。
傅惠霖稱,近年本港部份私家醫院已採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取代三苯氧胺,成為乳癌治療上的新發展。但他補充說,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也會產生令骨質密度有機會減少的副作用,須服用鈣、維他命D等作補充。價錢方面,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較三苯氧胺貴三至四倍,每月療程約一千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