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寂寞難耐,終於要向現實低頭,宣布準備開賭。但道德包袱甚重的新加坡政府,還是欲語還休,不肯放手讓賭場盡情放肆。單是這點,已經與澳門的「義無反顧」相去甚遠。所以,對於將來新加坡會否搶掉澳門的客源,應該毋須太擔心。新加坡政府的欲語還休,我絕對心有同感,因為在寫這些勞什子新準則時,經常要取捨如何拿捏深淺程度。
太深的話,莫說我力有不逮,普羅投資者相信亦難以消化。但以下所講的複雜問題,我已經在我有限所識範圍內盡量寫得顯淺,即管試試反應如何。
所講的是:「衍生工具入帳是否洪水猛獸?」
早前曾講及有關金融資產的分類,這只不過是有關金融工具入帳的入門準則,戲肉是衍生工具如何從帳外變成帳內的過程。
一般投資者會擔心,這些衍生工具一旦化為資產負債以市價入帳,其價格波動必定會令公司盈利表現翻天覆地。最恐怖是如今仍未有人站出來計算究竟這改變將會是甚麼程度?對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謎。
從過往為大家介紹過一些已率先採用新準則的上市公司,例如港交所(388),又或者有解釋影響的,例如滙控(005)都表示,這衍生工具入帳對盈利影響相當溫和。歸納之後,我想原因有二:
首先,沒有上市公司的主業是炒賣衍生工具,即使最近爆煲的新加坡中航油,亦只不過是公司內部風險控制出現問題,基本上是始料不及。所有正常經營的公司,衍生工具都是用作對沖之用。如果是對沖的話,衍生工具的價值變動會與對沖對象的價值變動大致抵銷。所以,投資者應該不用太過擔心。
其二,如果公司選擇用對沖入帳法,這衍生工具價值變動更加對盈利影響有限。這就是我所講比較複雜的一部份,亦都是最令會計師頭痛的入帳方法。
對沖入帳方法,可以分3種。第3種與外幣折算有關,留待以後再講。其餘2種,第1種是對沖市價;第二種是對沖現金流。單看名字是無人可以明白,包括我在內。
試用例子解釋。對沖市價是為一些已經落實簽約的承擔對沖,例如簽訂了1份3個月後現金交收的合約。如果要為這合約進行對沖的話,這就是「對沖市價」。但假如這份3個月後才交收的合約還未簽定,只不過是預期三個月後會有現金交收的交易,為此預期交易而進行對沖,則稱之為「對沖現金流」。
明白否?這對於理解對沖工具入帳是否影響盈利非常重要。因為對沖市價衍生工具變動是在損益表入帳;對沖現金流的話,是在儲備入帳。要分析公司的衍生工具會否對盈利有影響,這些難以消化的會計概念,必須先要理解清楚。
如果大家對這些乾澀的會計概念不大抗拒,我可以再進一步講解對沖工具入帳在甚麼情形下,會真正影響盈利──例如對沖是否有效?對沖的是資產還是負債?又或者對沖會否過多或過少?
明白到衍生工具入帳,並非普通財經版記者簡單一句「市價入帳」可解釋,便應該明白會計師所賺的確實是辛苦錢。
龔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