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惠州、全球最大電視機製造商TCL去年盈利急跌一半至3.17億港元(2003年盈利為6.42億港元),理由是受海外附屬錄得虧損拖累。
TCL是中國企業中能衝出本土向外發展的先鋒,早於2002年向德國進發,買入已宣布破產的電子產品製造商Schneider,再於2003年收購法國彩電及數碼光盤播放機(DVDplayer)製造商Thomson。TCL以為收購該兩家企業,配合本身下游業務有利條件,可以為該集團在歐洲甚至北美打開產品銷售缺口,成為一家真正立足世界的國際企業。
然而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從業績上可反映出來。簡單而言,截至去年12月31日止的財政年度,TCL受惠國內銷情暢旺下,銷售額上升69%,總收益增加至256億元,扣除營運成本,淨利潤少過03年的一半,皆因邊際營運成本增加,導致Schneider和Thomson分別錄得1.3億和1.18億元虧損,連鬼佬都搞唔掂的蝕本貨都買,這算盤怎打?
筆者認為,TCL是低估了歐美市場異常激烈的競爭情況,另外高估了自己之管理能力,故管理層預期在2006年之前可達至(海外業務)收支平衡之目標極大可能落空。
其實良好的業績是企業的重要目標,而戰略定位則是取得良好業績所必須具有的方針。戰略定位的實質就是選擇與競爭對手不一樣的經營活動或與眾不同。TCL能生產的,競爭對手多的是,光是自己友四川的長虹電子已是其中之一,後者剛公布04年蝕36.8億人民幣(03年賺2億),光是北美總經銷商ApaxDigital已累積欠下該集團4.64億美元(折算約38億元人民幣),這可又是另一面鏡子?再說多次:外面的世界真的美麗?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