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實戰:找出適合自己的期權策略

期權實戰:找出適合自己的期權策略

期權這種衍生投資工具,與其他金融投資工具不同之處,是它是全面性的。除了可選取任何月份的行使價買賣外,更可每個行使價分別沽出或買入,並因應對大市的看法而組合出相應策略。
筆者一向鼓勵投資者應培養自己的一套投資哲學,要有獨立判斷與思考,不要習慣以別人的意見為意見,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模式。而要達到這一步,首要明白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投資者──若是奉行價值投資法的,應好好研究每間公司的前景;若是奉行技術分析的,亦應先充實自己的投資知識,才入市買賣。
但入市並非只是選股買入這樣簡單。現今的金融市場除了證券買賣外,更有很多衍生投資工具,而適當地利用這些衍生工具,可令你的投資成績更加理想,即使遇到逆境,亦可減輕損失。所以,要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首先要接受一些新事物,並細心考證每種投資新產品特性是否對投資有利,千萬不可隨波逐流。
面對自己不認識的投資方式,普羅股民最喜問:「有沒有人試過贏錢?」筆者時時都覺得奇怪──是否有人試過成功而你去跟做,就算輸了亦覺甘心?所以筆者一向主張,每個投資者應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承受風險的能力亦有別,故甲君能用期指獲利,並不代表乙君亦可贏錢。
要建立一套投資方法,首要是了解所選投資工具的特性,才可組合出一些配合自己的投資組合。筆者並非鼓勵大家純以買空賣空恒指期權來炒賣獲利,大家亦不要誤會指數期權或股票期權只適合一些投機炒賣者。期權本身是沒有定性的,用作高風險炒賣,它有高槓桿的效果;用之於投資增值,它亦可助你將持股風險降低,故期權正正是全方位的投資工具。
期權甚至對奉行價值投資法的投資者亦沒有運作衝突。筆者試舉例說明。假設張先生一向作風保守,只喜買入滙控(005),亦相信長線持有滙控必可達致資本增值的目的。但張先生亦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他明白到長期持有正股相當於長期買入滙控Call,若滙控回落,必然會有一定帳面損失,所以張先生每個月都會沽出與手持滙控正股相同股數的認購期權(沽出Call)。

以4月18日計,沽出5月127.5元Call可收取0.3元,只要滙控在5月份之內升不上127.5元,這0.3元期權金就化作張先生的持股利潤,若每月如是,一年下來,張先生將可收取3.6元的期權金,變相令持股成本降低,做法當然比一般只持正股等待升值勝一籌。
本欄的勒束倉經過3個月的示範,在沒有大動作之下仍有37%進帳,可想而知,勒束式短倉雖然有它的潛在風險,但在窄幅波動市中亦有其長處。本周起,筆者將以另一套期權組合去示範在面對不同市況時可以採用的不同策略。由於筆者認為大市短期走勢仍傾向偏軟,不容易重上13600點,所以會選擇做一套在13600以上才有損失的倉。若大市一直向12800-13000運行,此倉便毋須改動。做法是沽出5月132C(320點)1張,再沽5月124P(50點)1張。
三稜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