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借貸前先弄清楚息率

理財智慧:借貸前先弄清楚息率

滙豐、恒生與中銀等3大銀行暫時似乎未有意圖把最優惠利率調升,使到現時市場最優惠利率有兩個:1個是5.5%,另1個是5.25%。借貸者可能因此而混淆,如果不留神的話,很容易做錯借貸的決定。

最優惠利率有高低
大銀行之所以不把最優惠利率調升,是因為有不少商業貸款或私人貸款都是以最優惠利率作為基準,如果因為樓宇按揭生意而要把最優惠利率與其他銀行看齊,那麼可能會影響其他業務的生意。
在利率協議解除之前,所有銀行的最優惠利率都是一致的,那年代借貸者只要考慮所給予的利率溢價是高是低,便可分辨哪間銀行收取利息較高,哪些銀行利息較低。
但到了現在,要分辨利息高低,有時會比較困難。例如假設樓宇按揭貸款,A銀行是P-2.5%,而B銀行是P-2.75%,究竟哪一間利息較低?如果B銀行是東亞,P是5.5%,而A銀行是滙豐,P是5.25%,那麼兩者的按揭利率其實是一樣,不過看起來則東亞的按揭利率比較廉宜。
不同銀行之所以有不同的最優惠利率,是因為資金來源並不相同。存戶基礎較大的銀行,有能力不加息。問題是,為了解決市民難以分辨利息平貴的問題,是否應該建立一個新的「按揭利率」作為指標?撤銷利率協議,就是希望提升市場競爭,所以有意見認為,如果再建立一個「按揭利率」,便是走回頭路。
因此,打算置業的朋友,在進行按揭前,應該先問問銀行的最優惠利率是多少,然後才決定是否借錢,才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