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手術後情緒受困嚴重

乳癌患者手術後情緒受困嚴重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近二千名女性患上乳癌,治療方法包括全個乳房切除或局部切除。但不少患者在作出抉擇時因擔心或許所作的決定是錯誤而感到忐忑不安。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乳癌患者在抉擇治療方案時若出現的困難愈大,手術後的情緒問題也會愈嚴重。
港大醫學院護理學系以問卷形式訪問了四百零五名二十八至七十九歲的乳癌患者,全已接受乳癌切除手術。結果發現,手術後一周,有兩成八患者出現輕微情緒困擾;四成二人更出現中度至嚴重的情緒困擾,引致的生理病徵包括感到疲倦、出現睡眠問題、身體虛弱及食慾大減等。
研究人員繼續跟進當中三百六十七名患者在手術後一個月的心理狀況,發現出現輕微情緒困擾的人增至三成二;出現中度至嚴重情緒問題的人則減至三成六。港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助理教授藍詠德解釋,這可能是由於病人在該期間才知悉病理報告結果,導致情緒有所轉變。

醫生病人應多溝通
研究又發現,患者抉擇治療方案時的困難度愈高,手術後出現的情緒問題也愈嚴重。
藍詠德表示,由於局部切除及全個切除手術的存活率接近,令患者難以抉擇,選擇局部切除者會擔心乳癌復發,全個切除者則擔心日後會後悔。
她認為,若加強醫生與病人在手術前的溝通,將可有效改善病人在手術後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