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頭不是丫頭 - 李登

鴨頭不是丫頭 - 李登

這故事幾年前我說過了,再說一遍我想也無妨。某日我去一家書店買書,問有沒有中譯的《源氏物語》。「原子物理的書,我們可沒賣過。」那店員說。
多年前,亞視播映過一個劇集叫《大俠霍元甲》。有個晚上我不在家,叫我妹妹把它錄下來:「甚麼『放完假』?」她在電話裏問道。天下的笑話,肯定有大半是因諧音鬧出來的,曹雪芹就最會玩這種諧音的文字遊戲。如賈政問寶玉的貼身男僕李貴,他在學堂念了甚麼書。李貴便答道:「哥兒已念到第三本詩經,甚麼『呦呦鹿鳴,荷葉浮萍』,小的不敢撒謊。」詩經的原文倒是「食野之苹」。
又如鴛鴦罵她的嫂子:「你快夾着你那屄嘴離了這裏,好多着呢!甚麼『好話』!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好話」跟「好畫」正好諧音。有一回史湘雲跟大夥兒在行酒令,見碗內有半個鴨頭,揀了出來吃腦子,順口便說:「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鴨頭」跟「丫頭」又是個諧音的例子了。
至於人名,更不必說,曹雪芹最愛借姓名罵人。寶玉的老爸叫賈政,就是諧音「假正」,諷刺他假正經。賈芸的母舅叫卜世仁,是諧音「不是人」。
我們城中的名人JackSo,洋名諧音「着數」,取得真好。至於碰上「着數」他愛與人分享,還是獨佔,則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