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有一個故事:話說古時候,宋國有一個儍蛋,他在梧台東面得到一塊「燕石」,竟當這石頭是塊天降寶貝。
某天,有客從「周」這個地方來了,問儍蛋:「能不能拿出來看看?」儍蛋齋戒七日,穿戴整齊,鄭重地,從十層皮革特製的箱子裏取出一個用十層絲巾包裹的東西,「睜大眼,睇嘢啦!」儍蛋志得意滿。客人一見,掩口而笑,說:「這不是燕石嗎?跟磚頭瓦當,根本是同一路貨色!」「你……你識條毛!」儍蛋大怒,以為客人故意誑騙,趕緊把石頭更嚴密地藏起來。
李白《古風》其中一首:「宋國梧台東,野人得燕石;誇作天下珍,卻哂趙王璧;趙璧無緇磷,燕石非貞真;流俗多錯誤,豈知玉與珉。」詩仙用燕石與趙璧混淆,比喻忠奸是非不辨,美醜正邪不分;他是有感而作,我是讀而有感,他描寫的,譏誚的「野人」,我當然也遇到過,有些,是冤大頭,讓人騙了的;有些,以為我不識貨,刻意拿一塊「燕石」來蒙混,要我當冤大頭的。
有一個石賊,獐頭鼠目,最可惡了,數月前,帶來一枚染色的遼寧石圖章,問:「鍾先生有沒有興趣?絕對是田黃,你是行家,價錢可以商量,給三五萬,我就賣。」分明是三五百的東西,要三五萬,也太兇狠了,着他盡快用保鮮紙裹起來:「這種寶貝,最好別接觸空氣,不然,會爆裂。」想告訴他:有時候,還會爆死人。覺得話太誇張,打住了,笑嘻嘻送他出門。
日前,這傢伙再捧來一座青田石刻的《豬八戒吃西瓜》,問能不能寄賣?「上次讓你看的那枚田黃章,賣了一百萬。」石賊說;他以為這麼說,這回,我一定不會「走寶」。「恭喜你呢!賺了大錢,怎麼不歇一歇?」暗想:天陰雨濕,抬着這座豬八戒四出誆人,也夠累的。「店小,這頭豬太大,下次,還是捎塊『田黃』來吧。」仍舊笑嘻嘻送他出門。
店照常開,但此文見報,我已到福州搜石,終日與無數石賊周旋;賊,見得多了,覺得賊都像人,人都像賊,有點麻木,這就是生活。